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eb2.0带来的网络互动催生了一大批基于交流通讯与信息共享的社交网络,而无论是人际社交网络(Facebook、QQ、微信等)、购物社交网络(大众点评、淘宝等)或企业社交网络,都在不知不觉中嵌入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大家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与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社交网络带来的便利与聚集的人气使得百度(简称B)、阿里(简称A)、腾讯(简称T)三大互联网巨头嗅到了商机,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网络运营商更是通过交易互动、“合并”互连以及信息共享,建立了BAT企业社交网络,从而避免了BAT之间的恶意竞争,形成商业壁垒,同时也加强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在种种商机与合作中,最是引人注目的是BAT利用社交网络建立的金融商业生态系统,从而打造了产融结合的生态链,形成了资金在BAT金融网络结构中的闭环流动。本文运用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和UCINET工具对BAT社交网络可视化处理,进而通过深入剖析BAT社交网络的结构以及不同属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间的作用、关系和构架,从而研究BAT金融布局,预期BAT的投资意向与合作领域,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及BAT各自金融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具体可行的意见。研究结果显示,在BAT网络中,百度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着重布局购物社交网络,从而推广第三方支付平台,预控制自己的“钱袋”并变相吸收存款。腾讯是最好的中介,且因为拥有了高客户粘性的QQ空间,则控制了BAT金融网络的核心,加之腾讯适时推出了微信这种轻应用社交工具,便依靠微信支付,轻松赢得了互联网金融的门票。阿里相对中心度的方差与中间中心性的方差最小,因此连接其他节点的能力最集中,而高集中的产业链分布带给了阿里最有效的信息数据,最精准的消费者预期。中间人分析结果显示,BAT同一群体的节点间的联系不紧密,信息交流不强,“同业”竞争的趋势大于合作的趋势。由研究结果可知,BAT联合提高了各自网络的卡菲尔效应,扩大了各自的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然而BAT在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大数据与云计算四大互联网领域共享信息与流量的同时,却保持着替代性最强的金融领域信息的高度独立,从而逐渐形成了消费者与投资者的路径依赖与客户粘性,维持了各自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