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变工互助研究(1943~1945)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ei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传统型的农业国家,自封建制确立以来,小农经济就一直占据农业经济的主导,到近代依旧如此。由于小农经济生产单位狭小,生产力低下,农具(包括役畜)简陋残缺又分配不均,加上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正常生产。为了使生产不至中断,维持其生活,个体农民之间的生产互助也就如影相随。本文通对1943~1945年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变工互助的历史回顾,探究互助运动对抗战时期晋西北乡村社会的影响以及其与中共革命的关系。  1943年,在毛泽东《论合作社》、《组织起来》等一系列有关指示的引导下,各根据地的互助运动在结合农村原有互助因素的基础上蓬勃开展起来。这一时期的互助既保留农村旧有变工模式的特点,又呈现中共政治动员的新特征。  文章通过分析晋西北变工互助产生的主要原因,认为贫困是这一地区农户互助的根本原因,战争的爆发导致人力、畜力等农业生产资源的更加短缺,中共的政治宣传和客观环境的驱使,使得农民在旧有互助习惯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新的互助形式并扩大了互助规模,张初元劳武结合互助模式即为中共领导抗战与生产结合的典型。  这一时期变工组织在中共的组织领导下取得了新的发展,帮助根据地度过了战时难关并发展壮大了中共力量。变工互助组织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互助组织的范畴,而成为生产、政治、军事、社会四者的紧密结合体。  通过对1943~1945年晋西北变工互助的历史回顾,笔者得出,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政权初建和社会整合中做出了很大努力,而这一过程中变工互助运动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互助运动的开展,也充分展现了中共的战时动员能力;运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后经总结形成了中共农业互助理论,对于中共建国后的农村社会改造,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都铎王朝的中央政府,既不同于中世纪的"王室政府",又不同于近代英国的"议会政府".这一时期的英国中央政论身上,一方面保留着某些中世纪旧机构、新制度的萌芽.笔者认为,都铎中
该文由七部分组成,就唐代葡萄研究这一课题主要选取了唐代葡萄的名称、种植分布、栽培技术、酿酒产地和酿酒术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考证和探讨.研究表明:高昌,唐西州"桃"指
该文共分两大部分."绪论"部分对字素功能分析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必要的阐述,并概述了西周金文字的功能情况.该文的第二部分是"西周金文字素功能分析",这是该文的主体.这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测量和比较了溴化亚铜激光器掺氢前后的光电脉冲波形和动态等离子体阻抗.发现掺入2﹪的氢使放电激励的电压幅度啬了约34﹪,而电流脉冲幅度却下降了约23﹪,激励阶段激光放电管的等离
本文是对韩丁在《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深翻——中国一个村庄的继续革命纪实》中的描述对象——长治张庄的再研究。这一再研究的意义建立在新资料和新研究思
本文介绍了新型T8高频荧光灯及FULL-2WAY照明控制系统的原理。通过其在天津某培训中心项目的实际应用,说明新型照明系统与传统照明系统相比的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优势.使建筑室
该文着重对民国时期四川灌县场镇经济变迁的规律、特点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探讨.该文指出这一时期四川灌县场镇经济是在清末场镇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按其
该文着重论述了清末民初四川鸦片泛滥的原因、危害及其一度被禁绝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和分析了这一时期四川省政府为禁绝烟祸所采取的诸多措施和种种努力.文章既肯
1927至1937年,由于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中国近代以来早已存在的农村潜性经济危机发展成为显性危机,慢性危机转为急性危机。三十年代前期“农村破产”、“救济农村”的呼声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