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人的生命经济价值的探讨国外早已有之,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模型。伴随着我国近年的快速经济发展,公共安全问题(含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身伤亡事故越来越引人注意。面对严竣的安全形势,作为“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实际应答,作者进行了生命价值的评估研究,为合理地赔偿生命损失、科学地分配资源以减少生命损失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首先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生命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即传统的人力资本法、改进的人力资本法、工资—风险法(劳动力市场法)、消费市场(行为)法和条件价值法,列举了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在研究中,针对生命价值研究中存在的伦理学方面的难点,通过对生命有价与无价的探讨,对生命价值的概念进行了分解,从而将生命价值的评估技术与伦理道德问题相剥离。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将生命价值的研究分解为宏观生命价值和微观生命价值。在实证研究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分析,以“社会全部财富为全部人类共有”为前提,利用GDP等统计数据,经适当的转换变化,建立了宏观生命价值评估模型;并对这个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2005年以全中国为范围的宏观生命价值(即生命权价值)约为15万元人民币。同时将微观分析对象区分为未成年人、成年人(含老年人),并将成年人区分为脑力劳动型和体力劳动型,建立了3个微观生命价值评估模型,模型中涉及了人的健康因子、教育因子、经验因子、自我学习因子等。进而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进行了微观生命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分别得出各个年龄的人的生命力价值范围。估算出接近成年年龄的未成年人生命力价值约为20-30万元,体力劳动者生命价值平均约为70万元;脑力劳动者生命力价值平均约为104万元。结合生命价值评估结果的应用,作者分析了现行赔偿实务,给出了对策性建议。最后,作者总结本研究的结论,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