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达到培养学生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理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强。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学生认识、解释地理过程,分析地理环境特点,总结地理规律都需要综合思维能力。国外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虽进行了界定,但是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研究却是不多,国内学者把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视角放在了地理课堂教学实例上面。本研究主要以内容分析法为主,利用综合思维素养的四个水平,对高考地理全国II卷2016-2018年的试题进行逐一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考地理试题的综合思维素养水平涵盖了四个水平层次。全国II卷在体现综合思维素养时涉及到了综合思维素养水平的四个层次,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对地理学科考试评价基本一致。(2)第二,在题型结构上选择题以水平2为主,综合题以水平3合水平4为主。全国II卷高考地理将选择题的考查水平设计为合格要求的水平2,而在综合题部分考查综合思维素养主要以水平3和水平4为主,试题中的问题层层进阶,由低往高提问。(3)高考地理综合思维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做相应的调整,调整幅度最大的是水平3和水平4。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考地理全国II卷稳步地调整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在试题命制方面,对地理等级水平考试要求的水平3和水平4作调整,以最大程度体现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4)高考地理中综合思维素养考查维度多样化。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单一维度到多维度,构成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深度。综合思维素养的三个维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整体来看,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高考地理试题积极探索着适于综合思维核心素养测评的情境创设与设问方式。基于以上的结论,提出对地理教学和高考地理复习关于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的建议。(1)关注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各个地理要素(2)关注微观角度的地理思维,注重区域内部整体性和差异性(3)紧密结合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精确定位地理事物的合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