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社会的普及和发展,以网络平台为支撑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通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使得人们对于即时通讯类软件的依赖性愈来愈强。中国第39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有数据表明,中国的网民数量在2016年底已经达到了7.31亿。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讲,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可以与欧洲人口总量相媲美。同时,中国手机网民的规模也接连三年以高出10%的增长率增长到了6.95亿。相比之下,其他的个人上网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等的使用频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手机网络进行日常的社交与互动。作为即时通讯类社交媒体的主要领导者----QQ和微信,已经成功的在网民中生活中占据了一片江山,人们随时随地通过QQ和微信完成他们在虚拟社会中的交往与互动。在虚拟社交中,人们都躲在屏幕这个面具的背后,透过只字片语和碎片化的图像来参与社交。值得我们探究的是,网络是匿名的,微信和QQ却是基于熟人圈展开的,个体在网络社会的自我呈现不仅通过语言文字的传达来表现,一直被我们忽略的头像也可能作为符号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了虚拟交往和社会交往。因此,在本文的开篇,首先主要梳理了经典社交理论中关于符号的理论研究,以符号互动论、印象管理及媒介情境论为主,力求找寻虚拟社交中符号交往的根基;其次,通过对社交媒体头像的变迁史的梳理以及头像符号同现实表情符号异同点的分析,判断出头像符号具有的交往特性,同时,亦剖析了头像交往对于人际交往的作用方式;再次,通过聚焦经典头像交往的案例,从个体心理层面,研究了虚拟社会中头像交往对于个人自我呈现的影响模式,同时联系实际,比较分析了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差异,尤其探究了头像符号对于现实社会互动的影响;最后以理论框架和数据现实支撑,分析虚拟社交的头像交往与现实交往的相互作用程度,探究头像交往和现实自我的关系。笔者认为,头像交往取自于现实受现实社会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现实自我的表达缺憾,尽管头像交往具有安全漏洞,但我们也应该从现实角度,理性看待头像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