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校捐赠行为及其决策过程研究

来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捐赠是慈善的行为方式和载体,其背后隐藏的是个人的慈善意识及社会中的慈善文化和价值取向。本研究基于9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质性深度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对当代小学校园的捐赠形态、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捐赠行为偏好进行划分,同时,动态地呈现了捐赠行为的决策过程。研究主要有三个发现:第一,小学校园的捐赠形态可划分为:规律性捐赠(仪式)和突发性捐赠(任务)两种形态。第二,小学高年级学生主要存在两种捐赠偏好:事件的真实性和事件的急迫性。第三,捐赠行为的决策过程:首先是信息输入阶段,由于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接收方式的群体性,信息的输入阶段呈现为被动接收捐赠信息,在这个阶段存在组织捐赠中的“隐形的强制性”;其次是信息加工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受访者通过理性判断和情感卷入两个维度对捐赠事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由此引发出两种捐赠意愿,即积极地捐赠和消极地捐赠。另外,笔者通过对受访者捐赠经历的追问,提出了受访者过去的捐赠经历与在校捐赠中呈现的捐赠意愿之间的联系;最后是行为输出阶段,呈现为实施捐赠行为和后续的捐赠管理,实施捐赠行为阶段出现了心理获益与捐赠代价之间的“博弈”,其中亏损倾向的受访者展现出主观效用下的不亏损心态,捐赠管理阶段,捐赠者出现了对学校作为慈善活动担保人的信任和对学校作为慈善组织的不信任两种态度,引发的管理行为都是不追踪。最后,本文试图从社会信任、慈善文化及意识的培养角度对儿童的慈善教育进行讨论和建议,形成以爱与信任为主导的社会慈善氛围。
其他文献
"仙人掌"精神最显著的品格和特征是耐炎热、耐干旱、耐瘠贫和生命力强,即"三耐一强"精神。地方志工作者发扬"仙人掌"精神就是要体现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精神;锲而不舍,淡泊名利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飞跃,我们对基础电力产品的需求也愈加强烈,所以一定要提升现有的电力水平以应对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对提高电力基建工程预算审计通过率提出了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引发了传播内容与形式的深刻变革,也推动了媒介领域的巨大革命。电视的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形成着独特的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中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造成城市污水问题越来越严重,水量越来越大、水质越
劳伦斯在小说中展示出了惊世骇俗的伦理道德观念,他的创作试图通过血性意识来解析人的存在;进而建立符合圣灵法则的真正理想的婚姻;同时又站在家庭的层面对弗洛伊德的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