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透翅蝉形态变异及谱系地理学研究(半翅目:蝉科)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透翅蝉Hyalessa maculaticollis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且形态变异复杂,其分类地位长期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等方法,对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谱系地理学和种群历史动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斑透翅蝉的中胸背板斑点、雄性腹瓣和阳茎形状变异丰富,与高水平的遗传变异结果一致。斑透翅蝉的形态变异多发生于华东地区和秦岭以北的种群中。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单倍型网络支系图及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斑透翅蝉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显著。其种群主要分化为2个支系,包括中国支系和日本支系。中国支系又进一步分化为6个单倍群:四川盆地以西的单倍群Clade A1、四川盆地以东的单倍群Clade A2、华东地区的单倍群Clade B1、秦岭以北的单倍群Clade B2、Clade B3、秦岭以南的单倍群Clade B4。分歧时间估算结果表明,冰期气候波动对斑透翅蝉的种群分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秦岭和四川盆地周边山区被推测为潜在的冰期避难所,而在秦岭以北的地区还可能存在其他避难所。中国复杂的地形、地貌对斑透翅蝉的种群结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冰期后,东海陆桥的淹没阻碍了中国大陆和日本种群的基因交流;而秦巴山区、四川盆地周边山区及长江、黄河冲击而成的大峡谷导致了中国大陆种群的分化。中性检测和错配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分布于秦岭以北的2个单倍群(Clade B2和Clade B3)经历过种群扩张;而分布于华东地区的单倍群(Clade B1)具有较高水平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这表明华东地区的丘陵的地貌适合斑透翅蝉生存,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频繁。另外,本研究基于形态变异、遗传分化以及鸣声结构分析,探讨了长期争议的H.maculaticollis和H.fuscata是否为同一物种的问题。结果表明H.fuscata应为H.maculaticollis的异名。
其他文献
今天,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更加重视能源问题。而具有高效能源利用率的分布式能源,在一些发达国家,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先进技术,制造出了领先世界的设备。
粗放型的工程活动模式,资源消耗多,给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带来了极大压力。尽管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已经作为其顺利实施的必要审批条件多年,但现有评价方法仍以定性、静态为
百合品种丰富,花型独特,在花卉市场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我国百合长期依赖于从荷兰、日本等国家进口,导致其国际市场地位越来越低。我国是百合主要的原产地,种质资源丰富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理论上有超高的导电性,在锂硫电池中应用潜能巨大。然而,目前载硫方式难以实现硫的均匀分散,且高载硫量的同时难以保持载硫基体柔性。因此,寻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深基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开挖深度和规模越来越大,其设计难度也越来越高。在深基坑设计中土压力的计算是核心问题,土压力计算得是否准确合理
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换热设备中,它不仅是保证重要工程设备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热能部件,而且在能源合理利用、动力消耗和投资成本减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换
随着社会发展,长距离有压调水工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水锤防护问题日益突出,空气罐在调水工程中获得广泛应用,根据工程条件来选择合适的防护水锤措施对于实际工程来说,具
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电工装备在电力牵引系统以及工业领域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磁场、温度场、结构力场的相互耦合作用的现象在电工装备的设计、制造和运行过程中广泛
随着全球能源向低碳、无污染、安全、低二氧化碳排放、可负担起并且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转变,风电铸件企业得以迅猛发展。风电铸件企业由于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不同、
为解决钢梁腹板开圆孔型节点开孔处抗震承载力不足、受力变形过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在钢梁腹板孔洞区域设置开孔槽钢加强的方法,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首先模拟分析了槽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