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金、理性与农民随礼行为——一项关于农村社区随礼现象的实证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1392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礼”是农村社区生活中最经常被讨论的话题之一。礼金的大量应用使得随礼现象的经济层面的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回顾了人类学关于礼物的研究传统和国内对于随礼现象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使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笔者所获得的深入访谈资料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本文首先在传统“礼”文化的背景下,讨论了农村居民在实施随礼行为时的情感一心理层面的因素,并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最终把目光聚焦在目前随礼关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礼金关系”上。在接下来的章节中,笔者具体考察了随礼关系中礼金的支出和收入的特点及其对家庭可能造成的影响。一方面是礼金的支出对于家庭的生产和生活消费会产生挤占、限制作用,还可能对家庭生命周期中的重大事项的决策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集中性的礼金回流可以产生改善家庭资金使用状况的正向功能。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考察了随礼关系中礼金的循环过程及其特点。笔者借助图表的形式分析了访谈中发现的一个典型性家庭的随礼资料。笔者认为,循环过程中礼金的长时间持续外流会恶化家庭的经济状况并存在家庭间随礼关系发生终断的巨大风险。为此人们采取相应的策略(如暂时性地减少参加随礼关系、创办新的或提前举行随礼典礼仪式)来应对这种后果。这样,用图形表示的礼金支出曲线就会有“间断化”倾向,并在时间上向礼金集中收入点靠拢;而礼金收入柱则有“连续性”倾向,并在时间上趋于散布整个家庭社会生命周期。虽然一次一次的随礼支出决策是相隔很长时间做出的,但是对礼金流动的“理性算计”却是贯穿于整个家庭生命周期的通盘考虑。随礼当事人期望的是一种“维持”性的关系,希望在社会性资源的获得与经济性资源的付出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随后文章讨论了这一循环过程的“溢出”效果,区分为相对溢出和绝对溢出。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里更进一步地讨论了随礼行为中经济理性算计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并指出礼金的大量使用使经济计算理性渗入到最传统的社会交换领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社会关系的“理性化”趋势。 本文的意旨是,在经济和社会的交叉领域背景下,探讨社会交换行为中所含有的经济、理性算计等层面的因素;不足之处是,对访谈所获资料的分析、驾驭不够精熟;对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理论和成果借鉴、联系得不够。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写作功力尚浅,文中必多有错漏之处,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同学指正。
其他文献
期刊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是矫正工作的主要力量,是矫正组织的核心和灵魂。然而在实践中,各地司法所都还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队伍不稳、离职率较高、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的问题。实际上,矫正
为解决工程分包JIT采购买卖双方利益的均衡最大化问题,研究了工程分包JIT采购过程中买卖双方的博弈机理.建立了工程分包JIT采购的博弈论模型,确定了工程分包JIT采购博弈效用
寿阳县地方税务局现有干部职工101人。其中党员81人(在职71人)。近年来,该局按照“围绕税收抓党建、服务发展促和谐”的工作思路,使党建工作渗透、融合到服务发展和税收业务
本研究通过对鄂东南沼村公共品供给状况的考察,揭示一个民间公益组织——理事会的运行机制及其行动能力,并由此展开分析其社会基础,最后讨论了公共品供给制度与村庄社会基础的关
本文从人类学的学科视角出发选取了古镇卫生院这个典型的个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作为一篇对乡镇卫生院生存现状研究的民族志,本文根据田野工作中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对古镇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社会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迁过程,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整合模式,在城市中,单位不再是整合的唯一渠道,社区作为现代人赖以栖息的场所,日
期刊
随着我国逐渐转向以经济分层为中轴的社会,消费分层已经成为一个既定事实。作为社会分层的本质属性,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性往往通过不同的社会分层体系表现出来。消费分层在作为一
本文以陕南丘村为田野,以村庄公共生活为研究对象,展示和理解转型期村庄公共生活的形式与内容变迁,进而理解作为多重意义实体的村庄经历20世纪80年代以来若干重大社会变迁后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