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内部控制与企业金融化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改革发展,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近些年,我国企业出现了实业投资率下降,投资目光转向金融市场的现象,金融资产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过度配置金融资产反而会将企业置于风险之中,显然企业金融化已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学术研究领域,有关企业金融化的研究也愈发增加,已有研究表明,除企业自身因素外,企业投资决策也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但以往研究中货币政策、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金融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则少有论及。本文基于公司金融相关理论,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以及企业内部治理视角出发,探讨了货币政策、内部控制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在实证检验方面,基于研究内容,选取2008-2019年中国A股中2782家上市公司的数据。首先,从宏观角度,研究了货币政策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是否会削弱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企业更倾向于配置较少的金融资产,对于出现的金融资产价格上升以及有助于企业信贷期限延长的现象,企业出于投机动机和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考虑,选择减少金融资产的配置;企业内部控制会削弱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程度,从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角度出发,由于金融市场具有高风险性,对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其会发挥更强的内部治理能力,对风险的评估与防范能力更强,从而降低了紧缩货币政策促使企业金融化的程度。本研究丰富了企业金融化的相关研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在企业治理问题以及解决企业过度金融化问题上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构建健康的实体经营发展模式,助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政府应提高企业金融化问题的关注度以及政策的灵活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助力企业实体经营,加强信贷监管,鼓励银行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改革,其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随之呈现上升趋势,自主创新占据主导地位,经营主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依赖知识与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中商业秘密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不断完善与发展,整体社会大环境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意识在不断加强,正因为商业秘密价值不菲,相关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商业秘密逐渐成为不正当竞争活动所侵犯
学位
近年来,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和更加细致的专业化分工,对越来越多的行业来说,即使市场上已经存在具有一定用户规模的企业或平台,仍然会有新的企业或平台选择进入市场以从中获利,比如饿了么与美团等外卖订餐平台、哈啰出行与青桔等共享单车平台和Steam与Epic等游戏平台。本文主要研究当市场上已经存在一定比例的留存用户时,后进入平台与先进入平台之间的定价策略与传统的寡头平台竞争存在怎样的差别?先进入平台在面临能够
学位
学位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富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文件,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然而经过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产业政策也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弊端,其中最突出的影响是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导致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详细了解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有效性,有必要对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2010—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模呈现两大趋势,即城市规模扩大和大型城市增多。从经济学逻辑看,城市规模扩大和大型城市增多都会对消费和储蓄率产生影响,但究竟是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理论上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因而,需要从经验上检验我国城市规模与消费、储蓄率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与前期文献相比,具有以下可能创新之处。第一,采用城市居民消费与储蓄率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学角度评价城市规模扩张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