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传染性法氏囊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防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82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流行日益复杂,免疫失败经常发生的现状,为做好本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制工作,对2002~2004年间河南省15个地区鸡群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防制措施。 1.河南省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情况调查 对2002~2004年间河南省15个地区鸡群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季节有全年化趋势,但每年仍以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发病鸡的日龄范围扩大;病变以法氏囊呈胶冻样水肿和肾脏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特征,二者出现率分别占67.2%和73.11%;其它病变多不典型;发病鸡群中免疫鸡群占78.17%,二次发病鸡群约占16.98%;宿主和易感家禽的范围扩大。对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2.河南省传染性法氏囊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为探究IBD流行呈现新特点的原因,对2002~2004年间收集的河南省15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9株IBDV病料进行了分离鉴定、VP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有30株地方流行株属于IBDV超强毒株,但各毒株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有9个分离株,既不符合超强毒的特征,也不完全符合弱毒株的特征,是基因已经发生变异的弱毒株。同一鸡群再次发病可能是由同一毒株引起的,但基因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分离于各地区的IBDV毒株呈分散分布,但也呈现部分的地区特点。 3.IBDV超强毒和弱毒株VP2基因同义密码子使用的偏爱性研究 对河南省2002~2004年间收集并鉴定的30株IBDV超强毒株和9株弱毒株VP2基因cDNA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IBDV超强毒株和弱毒株的VP2高变区基因不同位点同义密码子的使用情况,发现超强毒和弱毒株除特征性氨基酸变化外,许多位点的氨基酸在同义密码子的使用上也有明显的偏爱性。这预示着同义密码子的使用与VP2基因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空间结构有一定的关系,进而可能影响到IBDV的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HIFU治疗弥漫型和局限型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收集308例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依据术前MRI将其分为弥漫组和局限组,计算消融率及消融发生率,并评估2
<正>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资讯加速流通的时代背景下,受到新新文化影响的90后们,不断追求标新立异,对以往的流行时尚早已产生了审美疲劳,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个性来获
期刊
中职院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具有职业性、实用性属性的新型职业院校。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受到较大的重视,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教学管理的要求逐步提高。班主任作
文中论述了金属加工液油雾的形成原理,针对影响油雾形成的各项因素,采取了以降低油雾浓度为目的的一系列有效方法。通过试验分析,得出各项措施的最优解,为以后金属加工液油雾
目的:观察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Pub Med、万方数据库中近5年来在国内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原发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