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西域之行的诗歌创作及其文化传播意义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u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关于岑参西行诗的研究成果丰硕,概括起来有四方面:对岑参生平事迹的考证与研究;对岑参诗中涉及的西域地名与西域风情的考证;对岑参西行诗的多角度阐释与解读;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研究。其中对于岑参西行诗歌的多角度阐释与解读内容不少,却对岑参西行诗的文化传播意义鲜少提及,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将岑参的西域之行与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着重探讨岑参西行诗对于促进中原与西域文化交融而起到的重要传播意义。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对论文所提出问题与研究的意义作了阐述。文中主要分析了近几十年来有关岑参西域之行创作的研究概沉。在分析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证了将岑参西域之行与创作结合论述,并进一步探讨其文化传播意义的必要性.  第二章岑参西域之行的路线描绘。岑参曾两次赴西域,第一次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离开长安赴安西都护府,第二次于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赴北庭都护府,本文参照闻一多先生的《岑嘉州系年考证》,陈铁民、侯忠义二先生所作之《岑参年谱》、李嘉言先生的《岑诗系年》、孙映逵先生的《岑参边塞经历考》及刘开扬先生的《岑参诗集编年笺注》等资料,对于岑参两次西域之行的路线做了详细的描绘。  第三章岑参的西域创作。这部分内容从题材内容、形式特点、艺术技巧三方面来全面分析岑参西域创作的突出性贡献。题材内容方面,岑参分别写到了送别、言志、记事、写景、思乡等题材,并在送别诗上有着卓著的成就。从形式特点来看,岑参西行诗中的七古虽没有五律数量多,但却集中地代表了他的诗歌的独特风格,也是他的西行诗的精华所在。其中如《轮台歌》、《走马川行》等。艺术技艺方面,岑参长于雄奇的写作风格、广阔的题材内容与灵活的韵调节奏,尤其是在写作风格方面,岑参向来以“奇”著称,不仅立意奇、意象奇,而且用字奇、结构奇。  远扬、西域与中土的交流三节来展开论述。第一节,从西域乐舞流传的历史与岑参西行诗中对西域乐舞的描写两方面来论述岑参西行诗与西域乐舞之间的关系;第二节,从自然风情与民俗风情两方面来论述岑参西行诗中所体现的西域风情;第三节,从岑参的西行诗歌中可以反映出当时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战争冲突、民族关系、文化交流等情况,故从这方面对岑参西行创作的文化传播意义进行阐释。
其他文献
草书的草诀歌是研究草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对《草诀歌·引言》及采真子有关文献的考证,发现《草诀歌》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版本。对不同版本进行比勘
陈学昭是曾留学法国的中国现代女性作家,是20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先驱者和积极倡导者之一,同时又是较早为着理想而奔赴延安的革命战士。她既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又提出了很多具有
庾阐是东晋前期存诗数量较多的诗人,也是颍川庾氏家族唯一被列入《晋书·文苑传》的人,《晋书·文苑传序》将其与曹毗并称为“中兴之时秀”。庾阐的山水诗、游仙诗、赋中山水景
文学史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大作家都有过弃医从文的经历,例如中国的大文豪鲁迅。医学和文学这两个学科看似没有关联,医学研究的是人的肉体,文学关注的是人的精
在国内外现有的图像分割算法的研究中,常见的阈值分割法除了OTSU算法之外,还包括最大熵原则法、最小偏态法、最小误差法等.这些工具构造出的理论算法在分割效率和分割准确度
选取102景Landsat TM影像,通过水体信息分类处理,得到2010年东北地区水库分布图。根据水库分布格局,选取了5个典型区域,进行了1985~2015年东北地区水库数量、面积及其变化研
艾丽丝·默多克是英国现代重要的女作家。《独角兽》是她早期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一座寓言的迷宫。  中外研究者或侧重于该小说的艺术特色,或侧重于该小说对柏拉图“善”的伦
在N路发射通道的MIMO机型中,天线耦合网络一般是通过两两通道合路的方式将机顶发射功率耦合到检测口,实验发现从检测口检测到的信号功率,多路之间功率叠加的关系是20*LOG(N).
汉族作家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创作自白话文学兴起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学不可忽视的创作现象,但在人们以往的研究中,基本都从跨文化写作、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去考察汉族作家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