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施肥模式对麦-玉轮作产量及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uc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皖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基于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设置了9个施肥处理,即CK(不施肥对照)、NPK(单施氮磷钾化肥,施肥对照)、ST1(秸秆+氮磷钾化肥)、ST2(秸秆+氮磷钾化肥+秸秆腐熟剂)、ST3(秸秆+氮磷钾化肥+2倍秸秆腐熟剂)、ST4(秸秆+70%氮磷钾化肥+猪粪有机肥)、ST5(秸秆+70%氮磷钾化肥+牛粪有机肥)、ST6(秸秆+50%氮磷钾化肥+2倍猪粪有机肥)、ST7(秸秆+50%氮磷钾化肥+2倍牛粪有机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和玉米产量以及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离子在土壤/水界面的交换吸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它不仅是土壤具有供应、保蓄肥力,对无机/有机污染化合物物具有一定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的根本原因,而且与土壤侵蚀、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以及土壤水分入渗和土壤物质迁移等宏观现象的具有密切的关系。过去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描述土壤界面离子交换吸附模型。虽然土壤离子交换吸附的已有许多经验或半经验模型,然而离子交换吸附是由几种单一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
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与研究,能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特点的发挥,从而提高农业产业化竞争力。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趋完善的现代的农业产业园区,通过产业园区带来的经济利益提升,更增强了人们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重视与研究。本论文应用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及生态规划方法,对黑龙江垦区牡丹江管局农场进行调研、分析及规划。分析黑龙江垦区牡丹江管局当前面临着二三产业发展迟缓,农业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农业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问题,更好地认识重金属对农作物的影响、深入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探讨镉对夏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采用土壤外源添加镉的方法,开展人为镉污染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镉对夏玉米全生育期碳氮代谢部分指标的影响;同时,为了筛选适于治理北方石灰性镉污染土壤的改良剂,于2011年-2012年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KH2PO4、硅肥、鸡粪和草炭等四种
化肥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还田也正逐步成为一种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手段。土壤线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