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黑莓——玛格丽特·米德的学术人生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关于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学术生涯的评述。作为美国文化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米德的学术思想受到了众多的关注。这不仅是由于她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而且还源于她的研究方法和一些学术思想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尤其是萨摩亚研究。《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奠定了米德的人类学学术地位,造成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由此书所引发的学术自省与学科反思的寓意一直延续到现在。当人类学已经跨入到另一个世纪,再回过头来看由《萨摩亚人的成年》引发的讨论、反思并总结米德的学术史,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米德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的一生深刻地影响着她的学术生涯。因此,本文在叙述米德学术思想发展过程的同时,适当穿插着米德的生命史,本文将从回顾西方人类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前20年的发展入手,揭示米德萨摩亚之行的深刻学术背景。萨摩亚研究不但是米德人类学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她学术思想得以发展的基点,她以后的关注领域和学术思想都或多或少与萨摩亚研究有关。文章的第三部分结合萨摩亚研究来看米德的学术历程,第四章将跳出争论的是非纠缠,从社会背景、学科发展史以及学者自身的学理追求再次审视米德-弗里曼之争,关注这一争论对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启发性;最后,本文将从米德的个人经历和社会历史、学科发展背景等方面总结米德的学术贡献与不足,并阐发其与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渊源。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文本分析方法。本文将综合国内外不同时期的有关著述、专著,在认真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将米德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变迁、重要的学术事件纳入整个学科发展的大背景进行全面的、多方位的审视。本文试图通过对米德个人学术史的梳理和分析,为人类学的学科发展、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本科生毕业去向为切入点,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毕业去向中代际传承现象,具体分析具有不同先赋因素(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农民从农业内部破解“三农”问题的创举。农业产业化不仅带来了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其对农村和农民的改造,决不亚于其他因
本文论述的是我国中产阶层的产生、特点、现状以及中产阶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介绍国外中产阶级的培育经验,探讨我们培育中产阶层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