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间的转换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上的解读活动。文化的差异对于翻译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根本性的。文化是民族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标志,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碰撞也越来越频繁,这给翻译工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俄罗斯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据目前统计,其境内共有约170个民族。其远东地区及黑龙江流域生活着那乃、乌里奇、等诸多小民族,这些民族与中国东北地区的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和血脉传承。但是,由于19世纪中期中俄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使原本同宗同源的一个民族分居两国,成为跨国民族。他们在中俄两国不同文化元素和自然环境影响下,社会生活和民族发展道路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俄罗斯学者对于这些小民族的研究始自19世纪中期的沙俄时代,其研究成果能够很大程度上填补我国清代对于这些少数民族记载的缺失。俄罗斯学者关于远东地区小民族历史文化的早期田野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已成为世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对俄罗斯民族学家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准确的翻译,对于我国学者进行相应的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有利于促进东北边疆地区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和东北亚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的翻译,尤其是对于特殊地区特殊民族文化的翻译,具有特殊性。在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翻译过程中,笔者强调且坚持的方法和策略是重视对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阐释工作。文化阐释,即对文字背面文化内涵的能动性的阐释。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俄罗斯远东地区小民族历史文化的概况,梳理了俄罗斯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历程和现状,并通过案例举出历来中国翻译学者对于俄远东地区小民族历史文化翻译中的误译问题。第二章系统地提出文化阐释的概念,分析文化阐释的前提和条件,提出文化阐释的原则和方法。第三章为核心篇章,将上述两章理论成果合并,通过具体案例提出创新观点和创新理论。第四章为结语篇,进行最终的归纳和总结。通过上述四章的论述,得出全文核心和理论成果,即文化阐释作为一种翻译策略,是译者对原作品及其内涵进行能动性地阐释的活动,同时,最终借助文化阐释来指导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