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应激引起大量的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的有效抑制、阻断、消除和修复各种氧化损伤,有望成为一系列疾病治疗的新策略。然而,随着合成抗氧化剂(如tBHQ等)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毒副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已逐步被取缔,“回归自然”的思想已成为世界的主流,探寻新的天然抗氧化剂已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木兰科植物厚朴的主要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资源广泛,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关于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药理药效研究主要集中在炎症、肿瘤等病理细胞模型中,对它们在正常细胞中的抗氧化活性的细胞分子机理和网络通路尚待明确。因此,本次研究建立L02细胞H202氧化应激模型,主要利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技术从Nrf2、Nf-κB以及其上游信号通路MAPKs等方面探寻MG及HK作为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量效关系以其调控机制。1MG在10、20、30、40μmol浓度下浓度依赖性地显著增强细胞活力,40μmol达到最佳。随着浓度继续增大,开始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作用,80μmol浓度下细胞活性下降50%以上。HK在5、10、20μmol浓度下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增殖作用,加药浓度为20μmol时其细胞增殖作用效果达到最佳,而浓度达到30μmol时HK已经开始表现出细胞毒作用,40μmol浓度下细胞抑制率达到50%以上2而MG和HK均表现出显著的抵抗H202引起的L02细胞氧化损伤的能力,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相对应激组而言,40μmol的MG和20μmol HK对应激状态下L02细胞的活力分别提高了83%和63%,均高于tBHQ的40%,MG抗氧化作用强于HK。3在氧化氢应激和非应激条件下,MG及HK均未能激活L02细胞中Nrf2。410到40μmol的MG以及5到20μmol范围内HK呈现浓度依赖性地显著抑制p65蛋白的总量以及入核情况。相对应激组,当MG浓度达到40μmol时,其p65蛋白的总量下降了45%,并且p65蛋白的入核水平抑制率高达71%;而HK浓度为20μmol时,相对应激组p65蛋白总量下降41%,相对应激组抑制率高达59%;5MG及HK能够呈浓度依赖地显著抑制H202应激引起的L02细胞中Iκ.B蛋白的磷酸化活化现象。MG (40μmol)和HK (20μmol)预处理细胞20h后,P-IκB蛋白水平应激组分别下降了70%和33%,MG的抑制效果强于HK。6MG及HK对正常组L02细胞中p38、JNK1/2、ERK1/2等三个蛋白的磷酸化均能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发挥显著抑制作用:MG以及HK预处理12h对p-p38、p-JNK1/2、 p-ERK1/21抑制率分别为60%,49%、49%和64%、65%、59%。7MG能够呈浓度依赖性地逆转H202应激造成的MAPKs通路活化现象,MG (40μmol)和HK(20μmol)对p-p38、p-JNK1/2、p-ERK1/2相对应激组抑制率分别达到75%、77%、81%和27%、65%、86%;8MG (40和HK (40μmol)能够呈现浓度依赖性地显著逆转H202引起的L02细胞中COX-2和iNOS蛋白水平的升高,对COX-2蛋白水平的抑制率相对应激组分别达到77%和75%,对iNOS蛋白水平的抑制率相对应激组分别达到87%和90%。结论:MG及HK能够经由MAPKss/Nf-KB信号转导通路抵抗H202引起的L02细胞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