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耕地变化的协调性研究——基于成都市新都区的调查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城镇化的发展能够带来社会经济关系的剧烈变动和土地资源的成片开发与利用,并促使区域内经济结构及产业布局得到改善,区域经济实力也会因此得到提高。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各类开发活动的复杂性,必然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作为保障,由此产生的人地矛盾愈发突出。城镇用地扩张占用耕地面积不断增加,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粮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解决既要“吃饭”又要“建设”的矛盾,促进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基于土地稀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和谐共生理论,采用文献法、复合指标法、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了城镇化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了城镇化和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如下:  (1)新都区2000-2013年城镇化水平从36.2%提高到56.6%,耕地面积从26833公顷减少到26273公顷,城镇化与耕地变化的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城镇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动因。  (2)城镇化与耕地变化的协调度结果表明,2001-2004年总体表现为不协调、勉强协调,恰恰对应2001-2004年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2006-2007年表现为基本调和,与2006-2007年耕地面积变化不大相对应;2009-2013年表现为勉强调和、调和,与2009-2013年耕地面积减少相对应。从时间序列来看,2000-2013年新都区城镇化和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变动具有阶段性特征,总体表现为“不协调、勉强调和——基本调和——勉强调和、调和”3个阶段。  (3)提高城镇化与耕地变化的协调度,必须加强规划控制,建立耕地保护体系;加大整治力度,适度开发后备资源;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格耕地转用审批制度;强化耕地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参与度。
其他文献
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不知道怎样写,写起习作寥寥数语就无话可说,这些现象已成为了语文教师指导习作的难题。怎样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在多年的习作指导中摸索出:让学生在兴趣
在新课程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如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能够切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个性,又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
随着近些年来移动通信技术所取得的进步,相比于以往来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数据的安全,但想要有效的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则需要应用到移动通信设备的监测装置.在这样的情
“形”与“势”rn回顾我过去十年的建筑实践,能够分为两个阶段:最初几年,可以称之为“化势为形”,之后的阶段则是“离形得势”.在中国文化中,“离形得势”原本是用于描述一种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如善于发现作文的闪光点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补齐乡村环境治理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PPP模式的引入为乡村环境整治提供了新途径.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引入演化博弈分析框架,对不同场景下乡村环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皇山.”明代《徐霞客游记》于开篇第一页如是记述,文中“梁皇山”隶属前童,是前童古镇北依之屏障.自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是学生作文的起点,加强阅读教学是学生作文的基础,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将学生的习作直接和书本知
提起作文评改,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大伤脑筋的事。面对尺把高的作文本,教师详批详改起码要熬上几个夜晚。虽筋疲力尽,但收效甚微。往往是教师在劳心竭力地圈圈点点,写写画画。而这些
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离不开电力资源的支持,而且随着我国城市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