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BmPTP)是细胞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周期的重要调控分子,同时在细胞生长、繁殖、分化、转化、免疫等诸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该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哺乳动物中,昆虫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研究还很少,尤其缺乏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家蚕中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进行了鉴定和分类,同时确定了对BmPTP免疫功能的研究。研究通过感染病菌后检测BmPTP的表达变化,并通过过表达以及干涉BmPTP的方式检测该基因在BmE细胞中的免疫功能变化,然后对家蚕个体进行了干涉实验,以对细胞实验的结果进行验证。本实验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家蚕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鉴定与分类从日本家蚕数据库(http://sgp.dna.affrc.go.jp/KAI KObase/)与本实验室家蚕数据库(http://www.silkdb.org/silkdb/)中我们筛选到了46个含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催化结构域的序列,最终获得了41个基因的完整序列。我们对获得的41个完整基因进行了进化树比对,并按照催化结构域结构的不同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同时确定了以BmPTP(BMgn016959)为免疫功能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时期表达谱分析和组织表达谱分析。2. BmPTP功能研究首先,我们检测了BmPTP在细胞及个体感染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bombyseptieus),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家蚕BmNPV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病毒后的表达变化,发现了在家蚕在感染BmNPV病毒后,BmPTP在细胞及个体中48 h后表达量有明显的上升;在细菌感染后的某些组织中BmPTP的表达量也有明显的变化。为了对BmPTP在免疫功能上的作用进行进一步探究,我们构建了BmPTP真核及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western blot和考马斯亮蓝染色的方法对表达进行了检测。然后我们构建了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检测系统,并检测到了BmPTP的活性。同时我们还合成了BmPTP的干涉双链。随后我们在BmE细胞水平上对BmPTP进行了过表达与干涉的实验,研究发现在干涉BmPTP后病毒感染的拷贝数明显下降,过表达BmPTP后时BmNPV病毒的拷贝数也有一定上升,所以我们猜测病毒在感染中可能会利用家蚕中的BmPTP进行自己的增殖或抑制宿主的免疫作用。为了对猜测进行验证,我们对5龄3天的家蚕个体进行了BmPTP干涉,然后对干涉后的家蚕个体注射感染BmNPV病毒,干涉后的家蚕多个组织中病毒拷贝数明显下降,故证实了细胞水平上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