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蛋白酪氨酸磷酸酶BmPTP鉴定与免疫功能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BmPTP)是细胞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周期的重要调控分子,同时在细胞生长、繁殖、分化、转化、免疫等诸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该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哺乳动物中,昆虫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研究还很少,尤其缺乏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家蚕中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进行了鉴定和分类,同时确定了对BmPTP免疫功能的研究。研究通过感染病菌后检测BmPTP的表达变化,并通过过表达以及干涉BmPTP的方式检测该基因在BmE细胞中的免疫功能变化,然后对家蚕个体进行了干涉实验,以对细胞实验的结果进行验证。本实验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家蚕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鉴定与分类从日本家蚕数据库(http://sgp.dna.affrc.go.jp/KAI KObase/)与本实验室家蚕数据库(http://www.silkdb.org/silkdb/)中我们筛选到了46个含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催化结构域的序列,最终获得了41个基因的完整序列。我们对获得的41个完整基因进行了进化树比对,并按照催化结构域结构的不同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同时确定了以BmPTP(BMgn016959)为免疫功能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时期表达谱分析和组织表达谱分析。2. BmPTP功能研究首先,我们检测了BmPTP在细胞及个体感染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bombyseptieus),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家蚕BmNPV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病毒后的表达变化,发现了在家蚕在感染BmNPV病毒后,BmPTP在细胞及个体中48 h后表达量有明显的上升;在细菌感染后的某些组织中BmPTP的表达量也有明显的变化。为了对BmPTP在免疫功能上的作用进行进一步探究,我们构建了BmPTP真核及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western blot和考马斯亮蓝染色的方法对表达进行了检测。然后我们构建了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检测系统,并检测到了BmPTP的活性。同时我们还合成了BmPTP的干涉双链。随后我们在BmE细胞水平上对BmPTP进行了过表达与干涉的实验,研究发现在干涉BmPTP后病毒感染的拷贝数明显下降,过表达BmPTP后时BmNPV病毒的拷贝数也有一定上升,所以我们猜测病毒在感染中可能会利用家蚕中的BmPTP进行自己的增殖或抑制宿主的免疫作用。为了对猜测进行验证,我们对5龄3天的家蚕个体进行了BmPTP干涉,然后对干涉后的家蚕个体注射感染BmNPV病毒,干涉后的家蚕多个组织中病毒拷贝数明显下降,故证实了细胞水平上的猜测。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VTS模拟系统进行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将船台纳入其中的新型VTS模拟系统。随着VTS工程建设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VTS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棉花(Gossypium)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棉花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构建为棉花的优良品质性状、抗逆或抗病相关基因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培育优良品质、抗逆或抗病的棉花新品种奠定了基础。转录因子是指那些具有真核启动子特定DNA序列结合活性的蛋白质分子,或者是指那些具有已知DNA结合域结构特征的蛋白质分子,其主要功能是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转录反应,在
冠心病(coronary hean disease,CHD)是一种由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遗传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CHD的最主要病因,其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