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车种混合条件下的交织区车流仿真建模与特性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交织区是快速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织区内的车辆必须在一定的长度限制范围内换入到目标车道,频繁换道使得交通流由稳定状态转变为紊乱状态。而快速路中广泛存在的大型车辆由于其体积较大、速度较慢对交织区的运行效率影响更大。对多车种混合条件下的交织区交通流特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瓶颈处拥堵的产生机理,从而为交织区车流的优化控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建立了多车种混合条件下的交织区仿真模型。分析了多车种混合条件下交织区、入匝道系统及出匝道系统交通流演化特性,并分析多车种混合对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辅路控制对交织区交通流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多车种混合条件下的交织区仿真模型。分析多车种混合条件下交织区系统中的车流特性,研究发现:大型车比例越大,其较大的体积及较慢的速度对系统内车辆的运行影响越大,系统越容易达到拥挤状态,系统的最大饱和流量越小。当车流量较小时,大型车辆的增多不会对交织区造成很大影响;当车流量较大时,大型车的增多会严重降低交织区内车辆的运行效率。(2)分析了交织区内交通运行状态的各种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基于交织流量比、交织比的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当交织流量比以及大型车比例增大时,交织区通行能力会迅速减小。对多车种混合条件下的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进行了拟合,得到了较好的拟合效果,所提出的模型可以用于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3)分析了辅路控制对出匝道车辆运行的影响。当对辅路进行控制时,辅路对出匝道车辆的影响减小,出匝道车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驶入辅路,从而使得交织区系统以较高的效率运行。当不对辅路进行控制时,辅路对出匝道车辆影响较大,出匝道车辆不能及时驶出交织区系统,造成交织区系统拥堵,影响快速路车辆运行。
其他文献
<正>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与深刻的社会发展相伴随,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以下简称"马哲史")研究也获得了重大发展,取得可喜成绩:马哲史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教材体系、课
本文结合焦作电厂工业废水的水质情况对工业废水治理与回收利用系统一混凝、气浮与过滤一体化净水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讨论了工业废水的治理与回收利用工艺,并做了效益分析。
<正>2015年3月18日晚,网上流传一个冒充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文告的截图,称李光耀已逝世。很快全球媒体纷纷转载,包括美国CNN、央视等媒体。随后新加坡总理公署就这起假文告事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管理和服务功能需求越来越高,国内外对此方面的研究均相当重视。而车辆检测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根基。在对传统的目标检测技术和相关模型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与此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很不完善。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同时并存着两种主要的公司治理结构——外部控制模式
物联网、AI、5G、汽车电子、工业等领域不断发展,本期邀请了国内外各大元器件厂商对2019年电子行业市场做出预判与解析。
交通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道路交通事故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方面。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是对道路交通未来的情况进行估计和预测,它是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过
借助中国2001—2012年省级城镇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的广义矩估计方法 (GMM),研究城镇居民通信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居民通信消费存在较强的惯性作用,城镇居民
养老机构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和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的推动作用,来解决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本文对养老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管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正>1病例女性,70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1月"于2012年8月28日以"脑梗死"收入本院。现病史: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舞动,无发热及抽搐,病前无感冒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