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发病率近年来呈增高趋势,并且已成为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均效果欠佳,心脏移植手术又存在供体器官有限的缺陷。干细胞治疗对于DCM尤其是终末期心衰患者是一种极富潜力的新的治疗方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及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经研究已证实可明显改善DCM心功能,但尚未见有关二者疗效对比的研究。大多数细胞移植,均是经心外膜、心内膜或冠脉内注射,手术创伤及对操作技术、设备的要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骨髓自体动员治疗避免了上述缺陷。已有研究证明,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可迁移至损伤心肌并减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但关于骨髓自体动员对于阿霉素(ADR)诱导的DCM心脏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则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拟对上述几方面进行研究。 本研究利用ADR(经腹腔注射2.5mg/kg/次,3次/周,共两周)建立ADR诱导的DCM大鼠模型。经超声心动、血流动力学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后,将ADR诱导的DCM大鼠随机分组,即细胞移植部分的4个亚组:MSC移植组(移植细胞数5×10~6/50μl,分4点注射于左室前壁)、BMMNC移植组(移植细胞数5×10~6/50μl,分4点注射于左室前壁)、无血清DMEM培养液注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及骨髓动员部分的2个亚组:自体骨髓动员组(rhG-CSF50μg/kg/d,连续8d皮下注射)和盐水注射对照组,每个亚组n=10。采用超声心动及生理多导仪检测各组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以及左室压力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max, -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采用普通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电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TUNEL法行细胞凋亡指数测定,Western blot法行凋亡相关蛋白Bc1-2、Bax、Fas检测,免疫组化染色行Ⅷ因子相关抗原检测,免疫荧光双染行移植细胞鉴定与定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