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在中医妇科理论指导下,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外洗方治疗湿热下注型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为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外洗方治疗湿热下注型阴道炎提供客观的临床数据,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该药进一步开发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医符合湿热下注型阴道炎的诊断标准,西医符合细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的诊断标准共70例患者。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用药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两组在年龄、孕次、产次、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及病情构成分布上基本均衡,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外洗方,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品加水1000ml,浸泡30分,沸开后文火煎煮30分,取汁口服,每日2次,每日1剂;外洗方:药品加水1000ml,浸泡30分,沸开后文火煎煮30分,先熏后洗再坐浴,每日2次,每日1剂。对照组采用双唑泰栓,阴道给药,1次1枚,1日1次。两组均7日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注意事项:两组患者在月经期停止用药,用药期间均停用其它治疗阴道炎的药物以及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药物。治疗期间禁性生活,其性伴侣可一并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局部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辅助检查的变化。 结果: 两组在年龄、孕次、产次、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及病情构成比方面基本均衡,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两组药物对中医主要症状“外阴瘙痒”、“白带量”、“白带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白带色”、“白带味”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外阴瘙痒”、“白带量”、“白带质”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中医次要症状消失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局部体征疗效比较,两组对局部体征“阴道分泌物”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阴道粘膜”、“外阴皮肤”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阴道分泌物”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两组辅助检查单项指标比较(包括致病菌和阴道清洁度检查),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未出现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异常改变,表明本方治疗安全有效。 结论: 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外洗方具有清利湿热、杀虫止痒、燥湿止带的功效,使热去湿除,从而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在中医证候疗效上明显优于西药双唑泰栓。 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外洗方不仅能够使白带量、质恢复正常、且瘙痒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从而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不仅从带下的量、色、质治疗,并且结合患者病情及全身脉证等综合考虑,重视辨证和选方用药,配合外洗药物直达病灶,使阴道分泌物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外洗方治疗湿热下注型阴道炎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安全有效、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为该疗法的进一步广泛推广提供了充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