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内生金融网络信用风险传染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的经济体系中,各主体间的关联关系日趋紧密且复杂,构成了一张巨大的多主体多层次的复杂金融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由于各主体间的高度关联性,一旦某些主体出现危机,那么就能够通过主体间高度连接的复杂网络迅速扩散,甚至有可能波及到整个网络中的主体,进而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具体而言,由于各主体间存在高度关联且错综复杂的信贷关系网络,一旦某些主体出现信贷违约,那么可能将会通过信贷网络发生风险传染,对整个经济体系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对于金融网络中多主体间信用风险传染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包含银行、企业、家户、政府和中央银行在内的多主体内生金融网络模型,并进一步基于此模型对各主体间的信用风险传染进行研究。首先,本文总结归纳复杂网络理论相关概念,并对网络结构特征,如度分布和节点权重等进行梳理,为后续多主体间信用风险传染研究奠定基础。进一步本文通过对复杂网络演化理论的演化规则和多主体建模理论的应用进行梳理,为后续多主体内生金融网络模型的构建提供支撑。其次,本文对现实中各主体的生产经营等行为进行梳理归纳,进而建立多主体行为机制模型,之后通过仿真模拟手段对模型进行仿真演化,得到各主体间的关联网络,具体包括供应链网络、商业信用网络、股权投资网络、债券投资网络、贷款网络、储蓄网络和银行间同业网络。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结构特征方面,网络度分布均具有幂律分布的特征,在规模分布方面,银行、企业和家户部门的规模分布同样具有幂律分布的特征,这与相关实证研究相一致。同时,通过改变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重复实验,验证模型稳健性。再次,根据各主体间的行为机制,梳理总结主体间的信用风险关联关系,提出各主体间信用风险传染机制,进而在模型演化至稳定状态时的网络基础上,对各主体间的信用风险传染进行研究。在企业节点对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研究中,分别冲击了度最大/最小和权重最大/最小的企业节点,研究发现冲击度最大和权重最大的企业节点均对三个部门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并且冲击权重最大的企业节点还发现了风险在企业和银行主体之间交错传染的现象。在银行节点对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研究中,同样分别冲击了度最大/最小和权重最大/最小的银行节点,研究发现冲击银行节点导致的信用风险均从银行部门扩散至了企业和家户部门,并且均呈现出了企业和银行交错出现破产高峰的现象。在家户违约对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研究中,模拟了家户部门出现大规模信贷违约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旦家户部门出现大规模的信贷违约,那么其所造成的信用风险将会使得银行部门出现较大损失,而且还会出现风险在银行和企业主体之间交错传染。现有对于主体间信用风险传染的研究中,大多集中于银行与企业间单一传染渠道的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多类主体在内的金融网络模型,进一步对多类主体间的信用风险传染进行研究。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在主体模型中加入家户、政府和中央银行对现有多主体金融网络模型的构建研究进行了拓展;(2)在多类主体行为机制模型的基础上生成了多重金融网络,进而对多重风险传染渠道下主体间的信用风险传染进行研究;(3)模型设定主体间的关联网络根据各主体行为机制内生化生成。
其他文献
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上升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都加大了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为了主动应对外部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赋予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的含义。那么,国内、国际循环能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的内在机制又是什么?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测度了省域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人口红利、资源以及政策优势,实现了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但在实现出口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不断加深着中国“低端锁定”的国际分工地位。随着中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改善出口产品质量,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实现出口从“增长数量”向“增长质量”的转变已成为中国“十四五”时期面临的重要问题。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WTO关税约束能力的削弱以及“欧债危机”、“中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黑天鹅”事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需求结构逐渐改变,国内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而供给体系无法适应国内需求的问题日益凸显,供需错配制约着内需经济潜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内容。同时,国内需求是国际贸易发展的立足点和贸易优势的重要来源,而且出口是主要服务于国内需求的本土企业,根据与国内需求适配的发展要求培育核心竞争力,在开放环境下市场竞争进行“自选择”
学位
学位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巨大成就,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但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农民的增收问题依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通过分析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动发现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完善,农村居民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而互联网的使用会对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
学位
近年来,居民收入不断攀升,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正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然而,从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虽有缩小但仍超过国际基尼系数警戒线0.4。长期过大的收入差距下,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就要畅通向上流通渠道,创造人人都能参与、机会均等、多劳多得、勤劳致富的发展环境,削弱代际收入不平等传递的影响,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因此,基于收
学位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贸易化程度加深,外商投资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和《“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更加表明了中国利用外资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此同时,我国内资企业出口贸易总额虽然在不断上升,但产品质量总体不高、国际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愈发显著,严
学位
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成为我国下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然而,收入不平等的居高不下以及收入分配格局的代际传承在我国同时并存,其背后由父辈差异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正深刻影响着子代收入及收入分配,严重阻碍着共同富裕的顺利推进。父辈因素导致的机会不平等使得子代的个体收入不能完全取决于自身因素的差
学位
近年来,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目前数字经济正在推动实体经济在生产对象、生产方式上发生深刻变革,其与诸多行业和领域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就业形态,拓宽了劳动者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给很多就业领域带来挑战。基于此,本文以数字经济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探求数字经济对女性就业影响的作用机制与
学位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顺利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4.9万家增长到33万多家。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仍主要通过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升级、再利用的渐进式创新为主,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旧存在。在这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如何鼓励企业打破原有创新模式,激励企业“另辟蹊径”开拓新的发展领域,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资本市场作为企业进行外部融资,获取有效需求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