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关于鲁迅的四个关键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u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1925年”这一特定时间段鲁迅的日常生活、社会关系、人事交往、文学作品入手,力图还原历史场景,通过对时代背景与这一年围绕鲁迅所发生的具体事件的勾勒和梳理,探寻此时鲁迅独特的文化立场、精神心理及情感状态,展示鲁迅丰富而痛苦的心灵。 第一部分:学潮“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战线的先驱者们迅速星散,复古潮流开始回涌,旧文化轮回腐朽的气息重新蔓延。鲁迅对文化界整体呈保守倾向的状况极为不满。1925年女师大学潮的爆发成为契机,使鲁迅心中郁积多时的对时局与社会的不满找到集中发泄的途径。当时知识界对这一事件大多持观望、否定的态度,鲁迅则坚决站在学生一边,与主张“整理国故”的文化界形成对峙,招致陈西滢等现代评论派人士的影射嘲讽,双方卷入笔战。同时,鲁迅因为大胆的言行及大量有针对性的抨击杂文触犯了以章士钊为首的政府权力机构,被罢免职务。这一事件凸现出鲁迅在面对黑暗时局与沉寂的知识界时的清醒态度、社会道义感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畏抗争精神,也使鲁迅认识到文字及自身力量的有限性。 第二部分:孤独者 见证了新文化战线的分化,经历了与周作人的感情失和,1925年左右鲁迅精神上处于极度孤独、虚无的状态,这成为《孤独者》及《野草》大部分篇章都产生于1925年的重要原因。鲁迅在孤独、迷茫中奋力挣扎、寻找出口,这一时期《华盖集》等系列杂文成为其反抗绝望的实践性行为。1925年鲁迅的杂文从对民众的整体性批判转向对特殊知识阶级的大力鞭笞,这种转向影响了鲁迅后来的写作生涯。“为自己”与“为敌人”所形成的两种文体在割裂与互映之间并进,展示了鲁迅这一年对绝望的体认及反抗绝望的努力。 第三部分:许广平 1925年许广平的偶然进入改变了鲁迅沉寂多年的生活,也使他蔓延着孤独绝望情绪的内心有所慰藉。然而在与许广平相识直至相爱的过程中,他内心深处的软弱和矛盾、对传统道德下意识的顺从、对公众舆论的畏惧和闪躲、对社会和人性根深蒂固的不信任,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所幸鲁迅终于走出了在现实空间里与传统伦理道德相决裂的一步,日后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在家庭的良性影响下逐步安稳。 第四部分:文学青年 因为看到了自身力量的有限性,1925年以后,鲁迅的启蒙对象不再局限于整体的国民,而转向可以发出愤激之音的上进青年,力图打选尖锐的文化阵地并将其投入社会舆论的公共空间,以取得言说的有效影响,赢得与复古潮流相对峙的话语权利。但是,性格里根深蒂固的敏感和悲观因素使鲁迅注定个能成为彻头彻尾的启蒙主义者,对自我世界的过分关注、对外在社会的透彻了解也往往使他的启蒙实践显得沉重而无奈。 对鲁迅而言,1925年是一个带有未完成意义的、敞开的时间段。这一年所发生的事件及其对鲁迅心态的影响直接关涉到他以后的生命流程。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知识的更新周期逐渐变短,社会各行业对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创新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加。人的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人的高级思维能力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是声纳信号处理领域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采用不同类型的自适应算法,自适应接收阵不仅可以自动操纵自己获得信号,而且还可能在干扰存在的情况下确定信号的
采用静态标定的塑性测压器件(测压铜柱、铜球)进行膛压测量,不可避免产生静动差,准动态校准技术可有效地减小静动差,是塑性测压器件校准体制改革的方向,但这一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本
本文首先对“和”、“同”、“跟”、“与”四个“和”类虚词作连词和作介词的划界标准从篇章角度提出了“分指”、“合指”、“推断”、“前应”、“前指”五个标记。进而通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许昌烟厂软水处理控制系统,在为这一系统进行软硬件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了一些实际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就PLC的应用、大滞后对象的智能控制、压力对象
人文性是语文的人文内涵之一,也是作文教学的本质属性。语文是教育中的一个科目,他的对象是人。因而更应该关心人的成长,关心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同时作文不是作为语言学对
火焰喷塑是一种环境污染极低的防腐和阻隔涂层制造技术,在航天航空、汽车、化工等行业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目前市场上大量使用的非极性聚乙烯的火焰喷塑涂层附着力较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面对当今国际经济和科技的激烈竞争,我国建筑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不足,也面临现有职工不能尽快适应现代企业生产要求的困惑。同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vell,j.H)于1976年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元认知的
美国是目前全世界报业最发达的国家,2000年全国各类报纸的总数为9169家,日报广告当年总收入达486.7亿美元,传媒产业成为全美第四大产业。美国报业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集团化: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