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和不断升级,东盟自贸区的设立,中国与东盟国家展开了亲密合作和深度交往。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对外宣传和服务的窗口,是了解东盟国家的通道和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的桥梁。但同时,作为边境省份却会因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产生一些问题:与广西、云南、吉林等相毗邻的越南、缅甸、老挝等边境国家的边民,受利益驱动,大量涌入我国边境地区就业。但是,由于境外边民只能持边民证短期入境,并仅限于边境地区活动和停留,除部分按规办理证件,合法进入境内务工人员外,还存在抄小道进入我国边境地区的外籍劳工。为有效解决我国边境企业“用工荒”和境外边民“就业难”、“打黑工”问题,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律,但是治理效果却不尽如意。边境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互通的“枢纽桥梁”,且边境地区存在商品和人员自由流动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需求。因而,做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规范边境区域边民劳务输入的研究有必要纳入社会主义法治视野,以满足新时代要求。针对境外边民入境就业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上的东兴市作为典型,采用社会历史分析研究方式和实地调研研究手段,分析和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保证中国边境地区境外边民入境就业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具体而言,在总体指导思想上,管控边民非法入境就业同时加深跨境劳务合作,严格规范边民入境就业所需的证件以及办理程序,让境外边民合法入境就业。在立法上,建议将外国人入境就业纳入《出入境管理法》中,并将境外边民入境就业作为独立的一章纳入其中,针对特殊的边境地区的边民入境就业问题予以规范,同时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借鉴域外的居留资格依法转化制度和外籍劳务配额制度完善边民入境就业制度;完善治理非法入境就业的处罚措施,统一处罚标准,完善驱逐出境的规定。在执法中严格执法,提高执法队伍的科技信息化水平和智慧管理的能力;同时加强各个职能部门协同治理,明确工作职责,充分调动积极性。在公众法治教育层面,引导公民遵守法律规范,宣传政策法规,鼓励群众参与,共同治理。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举措共同治理境外边民入境就业问题,以达到维护中越双方友好的双边关系和深度的合作交流、民族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