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利用高效液相离子交换色谱系统研究细菌学,探讨了该方法在细菌定性、定量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利用离子交换色谱系统表征细菌生理、生态方面的变化,首次成功地在色谱上区分了短小芽孢杆菌的芽孢及营养体;考察了不同的培养环境对细菌色谱行为的影响及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菌的色谱行为.其次,研究了混合生长体系的细菌色谱行为,实时对混合培养体系中每一种细菌的生长情况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确定了光合细菌、E.coli K12和ETEC 987P三种细菌混合生长的过程及相互竞争与抑制的作用关系;针对水体中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重点考察了它与光合细菌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的接种量为气单胞菌的1/5时,就能够对气单胞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最后,表征了植物病原菌--青枯菌的强、弱致病菌株,结果显示强、弱菌都有两个洗脱峰,但峰面积比例有明显的差异,强弱致病菌株经振荡后,其色谱行为基本相似,表现为一个穿透峰和一个洗脱峰.结合电镜观察,证明强致病菌株主要是以聚集形式生长,而弱致病菌株则以游离分散的形式生长,并可以推测青枯菌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