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核盘菌侵染特性及致病机制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qw20208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是一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的多年生药用植物。人参菌核病是人参根部四大病害之一,严重时会引起参根腐烂、整株死亡,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为此,本文对于影响人参核盘菌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特性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探究人参核盘菌的侵染过程,对人参核盘菌及罹病人参根部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人参核盘菌侵染过程中人参组织相关防御酶响应等生理生化指标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对几种新型杀菌剂进行了初步筛选,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对人参核盘菌菌核的菌丝侵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参核盘菌菌核在水中前30min吸水速度成对数型上涨,吸水饱和后,人参核盘菌菌核的平均质量约为吸水前菌核平均质量的1.99倍。吸水后的人参核盘菌菌核,萌发率显著提高。土壤干湿程度与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率成正比,且形成时间越长的菌核萌发所需时间较长,且前期萌发率较低,但后期萌发率的差异不显著。15.0~22.5℃为人参核盘菌菌核菌丝型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萌发率可达80%以上。菌核菌丝型萌发的最适pH为6.0。人参菌核病菌接种参根后,菌丝延伸至参根表面,锐角分支,并出现出现融合现象,形成少量侵染垫,侵入参根后,出现大量质体,线粒体逐渐消解,脂肪滴体积变大。2.通过接种试验测定了人参核盘菌及其侵染人参过程中人参根部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动态变化。本试验测出人参核盘菌侵染人参过程中人参根部PG、PMG酶活性较其他四种酶活性大,在侵染前期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活性均有所上升,其酶的活性随着培养时间增加的变化较大,侵染后期六种酶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在含有果胶与纤维素的液体培养基的诱导下PG、PMG、Cx、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均较大,其中β-葡萄糖苷酶在三种含有不同底物的培养基的诱导下活性都较小,PG酶活性较大。3.测定了人参核盘菌及其侵染人参过程中人参根部细胞壁防御酶及相关生理生化活性变化。当人参核盘菌在侵染参根时会导致参根产生CAT防御响应,不同防御酶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在侵染第1 d时SOD活性达到峰值,在侵染第3 d时POD、CAT、PPO三种防御酶的活性最大,第5 d时,PAL活性达到峰值,MDA含量在第7d急剧升高达到最大,随着侵染时间的继续增加,防御酶活性逐渐降低。4.通过室内及盆栽药效试验对10种新型杀菌剂进行了初筛。结果表明在室内药剂筛选试验中,不同稀释倍数的10种化学药剂对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各有不同,其中10%苯醚甲环唑WG对人参核盘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值可达5.71mg/L,其次是400g/升氟硅唑SC和50%氟啶胺SC,EC50值分别为12.93 mg/L、20.31 mg/L;70%甲基硫菌灵WG对人参核盘菌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值达到133.67 mg/L。在盆栽药效试验中,10%苯醚甲环唑WG防治效果较好,可达55.59%。
其他文献
目的对生物防护材料抗微生物悬浮液和人工合成血液的穿透性能进行评价,为高危生物污染环境作业人员防护服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ISO16604测试方法,以噬菌体Phi—X174、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45)。
习总书记文化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文化传承、交流与建设的看法和观点,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国化马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27例患儿按随机原则分为护理组114例与常规组113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对症用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主要
研究游泳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课题之一.平衡的营养是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
对秦岭山区60多块25年生油松飞播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油松飞播林密度差异较大(51-366株·500 m-2)。高密度林分为纯林,林下几乎无活地被物,植株枝条稀疏,冠幅
最近,在北京市莲花池东路的一家超市内,很多到此购物的消费者发现,如果不安装APP,他们连超市购物车都用不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一些原本简单快捷的服务,如今却需要消费者关注公众
报纸
通过一系列较为系统的实验,对影响高PVC6值色漆沉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各因素对沉底影响的程度。
临床相关资料证实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具有麻醉作用,但同时麻醉药物的应用也会诱发神经元的变性凋亡、突触功能和结构的异常、神经突触生长及生长定向障碍,对少突胶质细胞
缓慢心律失常在临床很常见,以往采用阿托品等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笔者尝试用氨茶碱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