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24h血清CTRP5水平的变化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bing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简称冠心病,是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上,形成类似粥样物质的白色斑块,使管腔发生堵塞或者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是由脂质代谢异常导致的。冠心病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也在逐年提升。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冠心病已经是最近十年世界十大死因之首。目前认为,心绞痛是在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炎性不稳定斑块所致。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1q/TNF-related protein 5,CTRP5)是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上,参与免疫防御、炎症、细胞分化等过程,可加重血管损伤,抑制内皮细胞功能及血管舒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而且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是联系血管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桥梁。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的发展,介入治疗的出现弥补了冠心病药物保守治疗的不足,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而且对症状的缓解效果明显等特性,使其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发展,但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成为关系治疗疗效的显著问题。有研究表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hs-CRP、IL-6等炎症因子增多加重炎症反应,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等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对于冠脉支架植入的患者,早期识别支架植入术后的炎症反应,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以及干预炎症反应的治疗是有益的。本实验检测了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24小时内不同时间点血清hs-CRP、CTRP5水平的变化,验证支架植入术后早期炎症反应,为支架植入术后早期支架内植入炎症反应的识别提供依据,为早期进行抗炎治疗,改善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据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修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选取2016年1月-12月就诊于河北省故城县医院心内科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8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6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未接受支架植入治疗的冠状动脉造影组50例为正常对照组。2收集病人的基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是否高血压、是否糖尿病等。3术前取各组病人肘静脉血,于检验科检验血糖、血脂等指标。4对各组病人分别取术前30min、术后2h、术后10h、术后24h肘静脉血2份,1份室温放置2小时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各时间段血清ctrp5水平,1份于检验科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5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间差异的比较采用f检验,两组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支架植入术后2h、术后10h、术后24h各时点血清ctrp5较术前30min明显升高,术后10h达到高峰(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在术前和术后各时间段血清ctrp5水平略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术前和术后各时间段血清ctrp5浓度均高于冠脉造影组(p<0.05);冠脉造影组术前和术后血清ctrp5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支架植入术后2h、术后10h、术后24h各时点血清hs-crp较术前30min明显升高,术后10h达到高峰(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在术前和术后各时间段血清hs-crp水平略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术前和术后各时间段血清hs-crp浓度均高于冠脉造影组(p<0.05);冠脉造影组术前和术后血清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植入术后24h内,血清CTRP5水平逐渐上升,可能参与了支架植入术后的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教育理论也不断更新,不仅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就连对学生管理的思想也在更新.在新的历史时期,班主任老师对初中生的管理策略开始由强制化向人性化转变
本文以皖南医学院教学督导工作为例,探讨督导工作在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规范教学运行过程、人次培养与社会适应的需求度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通过对教学督导工作的详细
基于传播学理论分析,全媒体时代大众新媒介素养主要存在着信息管理中的能力缺失、信息使用中的理性缺失、信息传播中的道德缺失等问题.究其根本是因为大众自我教育意识不足、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现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来讲,问题显得更是明显.就此,中德科技学院毕业生中开展就业意向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中德学生
计算机学科具有实用性较强以及实践性较强等特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让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以及理论知识.中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需要展现出计算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