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及政府处置对策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x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结构调整等因素导致了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社会矛盾的加剧、群众价值观念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凸显和公民权力意识的提高,使得群体性事件数量迅速增加,对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等多方面造成了影响。深入研究群体性事件,对其特点、成因、影响及处置对策规律的把握,有利于正确地处理群体性事件,对于实现社会的平稳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群体性事件内涵、特点、规律和对策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分四个部门对其深入探讨。第一部分明确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阐释并对比了国内外文献综述,介绍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总结了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利用时间轴梳理了提出群体性事件概念的六个阶段,归纳了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用笔者亲身经历的群体性事件引出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总结了其造成的社会危害。第四部门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提出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指出,群体性事件背后的成因是复杂的,社会的转型导致了利益的重新分配,民主观念的普及和维权意识的觉醒导致了民众需要对利益诉求进行表达,政府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处置不当促使了矛盾的激化,社会控制机制的弱化使得民众缺乏行为的自觉性,而法律制度的缺失增加了群体性事件处理的难度。可见,背后复杂原因的交织,使得政府机关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障碍重重。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已形成的研究成果,针对其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传播学等方面研究较多的情况,结合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并加以总结,从经济、政治、社会多个方面阐释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以及在这些方面所产生的危害,主要从政府处置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对待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态度和方式的层面,提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研究成果对于接触上访民众或面对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公安人员,或是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自身利益受损、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群众,都具有一定的提醒和参考意义。群众需要客观冷静、有的放矢的反映问题,政府人员应始终怀抱着“为人们服务”的心态去解决和处理问题,使问题消化在萌芽阶段,使社会秩序得到平稳保障,使经济社会在健康有序的状态下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其他文献
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遇到的大学生贷款不还,谎报家庭贫困情况、弄虚作假时有存在,突出反映了诚信教育的缺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是:丰富学校诚信教育形式;完善学校资助制度
本文阐述了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现状,论述了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意义,认为边疆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是边疆少数民族从自然民族向政治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