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污泥减量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e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大量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成为水处理行业的一大难题,污泥减量技术从源头减少污泥的产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污泥减量的工艺,设计了试验装置并对其核心部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比试验比较了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单独涡流空化以及传统曝气盘臭氧氧化三种处理方式下的污泥减量效果,探究了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污泥减量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污泥减量的污泥特性变化和溶胞过程做了进一步探究,简要分析了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污泥减量的作用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通气流量为1 L/min,污泥管道压力为0.4 MPa,污泥流量为14 L/min条件下涡流空化器的内部压力分布及空化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流体进入涡流空化器后能产生涡流,涡流中心在涡流空化器的中轴附近,涡流中心压力降低,在涡流空化器中轴附近存在满足产生空化条件的区域,能发生空化。(2)对比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单独涡流空化以及传统曝气盘臭氧氧化三种方式下污泥的减量效果和碳源释放效果,结果发现在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方式下污泥的减量效果最好,且所需反应时间最短,污泥处理效率最高,在反应时间60 min后MLSS去除率达到93.6%,45 min后污泥MLVSS去除率达到96.7%,之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MLSS和MLVSS的去除率变化不大。此外,在涡流空化与臭氧氧化的协同作用下,污泥的MLVSS/MLSS值大幅下降,对污泥固相中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显著增强。在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方式下,碳源释放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式,污泥溶胞速率高,溶胞效果好,在45 min时污泥上清液中的SCOD从43.64 mg/L增加至最大值565.9 mg/L,是初始浓度的12.97倍,DDCOD达到11.82%。(3)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污泥浓度、污泥初始pH、臭氧投加量等方面的探究,结果发现污泥浓度过高会影响污泥减量效果,过低会增加成本,应在满足污泥减量要求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污泥浓度,本文的合理污泥浓度为4 g/L。最佳污泥初始pH为9,当污泥初始pH调至9时,污泥的MLSS和MLVSS去除率得到提升,同时污泥碳源释放效果更好。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污泥减量技术的最佳臭氧投加量在10-20 mgO3/gSS的范围内,当污泥浓度为4 g/L,污泥初始pH为9时,最佳臭氧投加量为15 mgO3/gSS。(4)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处理后污泥的特性变化和溶胞过程进行探究,通过生物显微镜观察发现,经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处理后,污泥絮体从大而密实变得小而分散,大量污泥细胞胞内物溶出。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改善,碳源释放效果好,SCOD从47.62 mg/L增加至360.5 mg/L,是初始浓度的7.57倍。上清液可生化性得到明显改善,B/C从0.18增加至0.31。污泥上清液中的总氮、总磷、多糖以及蛋白质的浓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TN从2.83 mg/L增加至33.27 mg/L,是初始浓度的11.76倍;TP从5.2 mg/L增加至13.14 mg/L,是初始浓度的2.53倍;多糖由7 mg/L增加至37 mg/L,是初始浓度的5.29倍;蛋白质浓度由3.06 mg/L增加至8.41 mg/L,是初始浓度的2.75倍。(5)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对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处理前后污泥液相中DOM(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做进一步探究,结果发现污泥经涡流空化协同臭氧氧化处理后,上清液中的DOM中芳香蛋白类物质II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明显增多,同时出现了大量腐殖酸类物质,说明胞内有机物大量溶出,但上清液中的芳香蛋白类物质I和富里酸类物质减少,说明这两类物质在涡流空化与臭氧氧化的协同作用下容易被氧化分解为不具有荧光特性的小分子物质。
其他文献
CRISPR/Cas9是划时代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IGF2基因编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该生长因子是一种促进细胞分裂的多肽,参与生长发育,影响骨
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其决定着血吸虫病流行与分布,开展有效钉螺监测和控制,对于江苏省实现血吸虫病消除目标至关重要。本研究在构建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是生产海水珍珠主要物种。通过植核手术生产珍珠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马氏珠母贝生产的珍珠占珍珠产量的90%以上。我们通过群体选育
本文是基于产品开发和流程优化的理论上进行学习和实践,通过对核心管理理论和企业流程优化BPI等相关文献的分析和研究上,对WB公司在产品开发流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
当前,人类对新型绿色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正在推动大规模储能系统(LSESSs)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比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设备中,如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电动汽车等。因此锂离子电池是LSESSs的理想选择。目前,以石墨为负极材料的商用锂离子电池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的需求。因此,开发新型的负极材料来替代
能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问题。绿色高效的超级电容器从众多储能设备中脱颖而出,其中过渡金属硫化物是近年来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以MoS2为基体材料,首先通过与PPY复合、Co元素掺杂的方式改良MoS2的电化学性能,然后将赝电容行为良好的Mo0.7Co0.3S2分别与g-C3N4和rGO分别进行复合,对改性后的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主要进行以下内容研究:1.利用水热法
目的利用Cre/LoxP系统繁殖ERN1(endoplasmic reticulum to nucleus signaling 1)软骨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观察并分析小鼠不同时间点生长发育表型及特征,进一步明确ERN1基因与软骨生长发育的关系,初步探讨ERN1调控小鼠软骨生长发育的机制,有助于解析ERN1与软骨发育新的调控机制、为后续开发参与软骨生成与修复的生物制剂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Cre
极光激酶A(Aurora kinase A,AURKA)是细胞周期有丝分裂调节蛋白激酶之一,参与调控生殖细胞的发生和成熟。研究表明AURKA是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靶基因,睾酮(Testosterone,T)和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与胞内AR结合后促进精子成熟。因此,探究AURKA与雄激素的作用机制对雄性动物生殖及相关疾病的研究
弛豫铁电材料在微位移器、信息存储器、智能电容器等电子设备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绿色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于电子设备使用要求的提高,无铅弛豫铁电体材料
草鱼鳞是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氨基酸种类较为齐全,常常被作为胶原蛋白、明胶等产品的来源。草鱼鳞的酶解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然而由于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