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哈代是举世闻名的英国小说家和诗人一十九世纪的小说家和二十世纪的诗人.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一个世纪涉猎一个文学领域,并且在每个领域都堪称巨匠,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哈代做到了.他一生共创作了15部长篇小说,4个短篇小说集,8卷诗,2部诗剧.其创作为他在世界文学中奠定了不朽的地位,被当之无傀地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所有文艺创作都以提供教育、认知、审美为主要目的.小说创作和小说翻译也不例外.哈代的小说是最好的例证.尽管哈代的小说有其地域和时代的局限性,但其主题却是永恒的.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说研究哈代的小说和其翻译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旨在分析《德伯家的苔丝》的主题及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翻译的原理,分析比较四个不同的汉译本在再现原作的意境和风格上的得失.这四个译本分别是:1)1953年由文化工作社出版的张谷若的译本:2) 200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郑大民的译本: 3) 1993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孙法理的译本; 4) 1991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吴笛的译本.论文分四章.第一章介绍哈代的生平及对其作品的影响.译者只有对作者及其作品仔细研究,才能译出好的译文,因为任何一位作家及其作品必然会受到他生活的时代,经历,学识和历史背景的影响.第二章分析评论《德伯家的苔丝》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第三个创作时期的力作,该作品通过苔丝的不幸,描绘了威塞克斯破产农民的悲惨命运,从社会、道德、宗教三个角度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鞭答;而把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描写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并不露痕迹地大量引用圣经和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这部作品的主要风格.第三章则运用文学翻译的原理,通过例句,分析比较四个译本在以下三个方面,再现原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得失,即,1)原作意境的传达;2)原作语言特色的表现;3)原作风格的再现.第四章,论文作者选其中几段进行试译,并略加评述,以体现自己的翻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