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朝做为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有其独特的历史,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多民族王朝。研究这段历史,既作为中国断代史来研究,也应视为中国民族史来研究,同时也要作为世界史的一部分来研究。 元代蒙古族传统的“游牧家产制”与“中央集权制”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皇帝与中央政府欲推行集权制,而诸投下(即诸王、驸马、勋臣等)则“家产制”的观念根深蒂固,二者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从忽必烈建立元朝直至元末,这一矛盾始终存在,并由此构成了元代历史的重要特征。 蒙古民族有一个世袭观念(传统)即“游牧家产制”,它是指“兀鲁思”(国家)为所有贵族的共同财产,人人有份。诚然,耶律楚材早在窝阔台统治时期,就提出了建立中原地区早已实行的中央集权的意见,蒙古统治者也开始认同了原已在中原地区统治上千年的中央集权,在入元后,忽必烈及其继任者吸纳了很多的汉法,这看起来似乎“中原化”已很彻底。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整个蒙元时期,蒙古贵族的传统的“家产制”与“中央集权制”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碰撞。尽管朝廷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但这一“家产制”与中央集体制的矛盾始终在元朝时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并由此对元帝国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