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内生菌是巨大的基因多样性的宝库,可以生成大量的具有新颖结构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按结构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异香豆素类、醌类、苯丙素及木质素类、酚及酚酸类、内酯类、脂肪族化合物、环肽类等。它们中的一些化合物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活性,例如抗生素、抗植物病原菌、昆虫拒食、免疫抑制剂、抗肿瘤、抗氧化等活性。通过研究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开发生物药剂,还可以为药物的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实验研究的是一株红树林植物瓶花木的内生真菌Al,通过对其发酵产物的化学研究,分离得到了结构新颖且具有活性的化合物。 实验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Al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再根据理化性质、酸解反应和一些现代鉴定手段(OR,IR,MS,1D NMR,2D NMR,X-ray)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鉴定。从真菌Al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1个,分别为:camellins A-D(1-4),guignardones D-F(5-7),R-3-hydroxyundecanoic acid methylester-3-O-α-L-rhamnopyranoside(8),2,3-dihydroxy-4-methyl-phenylhexane(9),guignardones A、B(10、11)。其中,化合物1-8为新化合物,9为一新天然产物。其它化合物结构待定。实验中还推测了化合物1-7、10、11之间可能的衍生途径。 采用滤纸片测定化合物1-6、8-11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4和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ATCC51650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ATCC9551有弱的抗菌活性,11对MRSA有弱的抗菌活性,其它化合物对两株菌均无活性。实验还采用MTT法对化合物1-6、10和11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对慢性髓原白血病K562细胞株、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均无细胞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