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养育是指父母共同完成各种养育任务,成功经营家庭的一种行为方式。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每个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会采取不同的方式。积极的养育方式可以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和正常行为的形成;消极的养育方式则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消极的影响,这些影响必然会在孩子成年后的生活中产生负面的作用。因此及时地发现并纠正由消极共同养育导致的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中消极共同养育主要是指父母双亲对孩子的消极共同养育,所以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包括父亲、母亲和孩子的一家三口。箱庭疗法是一种将分析心理学理论和游戏疗法相结合的心理疗法,同时也具有诊断鉴别的作用。家庭团体箱庭疗法,就是家庭成员在制作箱庭的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形式交流的前提下,在“自由的受保护的空间”内自由的摆放沙和玩具,自由的发挥想象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当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矛盾或者发生摩擦时,通过家庭成员主动的自身调整,互相理解,以达成一种默契,最终达到治愈效果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本研究是运用箱庭疗法对消极共同养育的小学生家庭进行鉴别和干预,包括两项内容:研究一,筛选被试。对大连市2所小学随机抽取的180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父母共同养育问卷》测查,筛选出消极共同养育家庭30个,另选非消极共同养育家庭30个作为对照组,进行家庭初始箱庭作品制作,期望通过两组之间初始箱庭作品的对比分析,了解消极共同养育小学生家庭的箱庭作品特征。研究二,箱庭干预。对家长有意愿参与箱庭疗法干预的两个家庭进行干预,进而检验家庭团体箱庭疗法对消极共同养育家庭干预的有效性,为青少年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来说,消极共同养育的小学生家庭组的箱庭作品与对照组在创伤主题、场面、使用玩具的种类、动沙、自我像个数、成员互动上存在差异;在箱庭的制作时间上没有差异。(2)消极共同养育的小学生家庭初始箱庭作品特征的具体表现是:呈现较多的限制和隐藏主题和较多的对抗场面;同时出现动沙次数较少,动沙幅度较小,自我像个数较少和成员之间互动次数较少,其中3人互动的箱庭作品个数少于对照组,2人互动无差异,没有互动的箱庭作品个数多于对照组。(3)箱庭疗法能够促进消极共同养育的小学生家庭成员之间增加互动,加深理解,对消极共同养育的小学生家庭有良好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