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小说人物他者性建构的主体性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du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是乔治·奥威尔最具代表性的小说。这部作品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各国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西方的研究起步较早,无论是研究的广度、深度、研究方法,还是第一手文献的获得,都大大领先于国内。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中译本直到1985年才正式出版,研究较为滞后,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足,就已发表的论文来看,大部分论文偏重于政治与极权批判角度的研究,虽然国内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对《1984》的研究还远未全面和深入,特别是文化研究、心理批评、跨学科研究等方面还存在研究盲点、薄弱点,与此相关的问题还很少有人涉猎。基于以上的思考,本文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拉康主体理论的视角,对主人公温斯顿主体性的他者性建构进行分析,以探寻《1984》“反极权”主题背后奥威尔对人的存在困境与人的主体性的哲学思考。本文以《1984》的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为研究对象,从拉康的主体理论角度切入,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兼顾文献研究法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路,去解析奥威尔通过人物塑造所表现出的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哲学思考。论文主体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并讨论拉康的主体概念和拉康主体的三个维度:作为无意识言说的主体、作为语言能指的主体、作为他者欲望的主体。首先比较拉康的主体概念与传统的主体概念的差异,接着详细分析无意识言说、语言能指、他者欲望三个维度的主体特点,从而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拉康的主体观念。第二部分在前一部分介绍拉康主体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想象界中温斯顿与小他者“母亲”的镜像认同关系和象征界中温斯顿与大他者“父亲”的符号认同关系。此部分从主体与他者的关系入手,对父母子三元关系进行分析。聚焦温斯顿的梦境、温斯顿与奥勃良的“反常”关系,通过对温斯顿梦境细节的展示和对温斯顿与奥勃良特殊关系的讨论,揭示温斯顿的主体是被他者所建构的,主体的他者性也决定主体始终是分裂的,从而进一步揭示主体的分裂本质。本文旨在揭示作为主体的温斯顿不过是一系列与他者认同的产物,这种认同正是导致温斯顿最后反抗“失败”、人格分裂的真正原因。本文以拉康主体人格构成的“三界”理论为结构框架,融合拉康前期的他者理论和后期的欲望理论,从想象界(the Imaginary)、象征界(the Symbolic)两个层面,对小说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的主体构成进行研究,揭示出主体与他者的建构性关系这一主体构成的特征及《1984》的丰富内涵,并进一步揭示《1984》对人的本质和生存困境的哲学思考的主旨,并进而证明《1984》不是一般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预言小说,而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思考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小说。
其他文献
基于非嵌入式传感器数据的行为识别对家居设备控制、异常行为监测非常重要,是智能空间环境下行为识别的研究热点,不仅利于隐私保护而且能长期积累数据满足个体行为偏好。针对
现在我们教师被誉为 “人类灵魂工程师” , 在教书育人, 传播人类文明, 培养合格人才, 提高民族素质中委以了重任.教师的品行和学术在一生的教学生涯中影响了几代人, 科教成
博世集团日前透露,2010年投入约4亿欧元至新能源汽车核心项目上,约占全年研发费用的10%。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合用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271例,随机的将这271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36例,对照组135例,观察组采用的方法是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合用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方法是单一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统计数
在各小学,学生书包里的课辅资料比比皆是,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为此,学生出钱请人代写作业的现象并不鲜见,严重阻碍着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和党的教
本文讨论稳恒电流讲解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即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形成、电源和电磁学发展史梗概。
<正>爱动脑筋的学生,总是饶有兴趣的问:一个电源,比如干电池,由它的正负极可形成一个静电场。可想象出分布于空间的曲折而优美的电力线形状。然而,当将一根导线连接于电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