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颗粒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赤泥产生量大、污染重且在工业化中难以广泛应用的问题,本论文以联合法粉末赤泥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少量的粘土为胶黏剂、煤粉为致孔剂,利用烧结法在低温度短时间条件下制备了赤泥颗粒吸附剂,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与优化。运用现代化分析检测手段,如SEM、XRD、差热分析、氮吸附、红外光谱及Zeta电位,测定了赤泥颗粒吸附剂的物理化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模拟废水中Cu2+、Cd2+和Pb2+重金属的吸附机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个部分:(1)以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和抗粉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出了赤泥颗粒吸附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原料质量比:85:10:5,烧结温度为400℃,烧结时间为20min。此条件下制备的吸附剂-85%(赤泥、粘土和煤粉的质量比为85:10:5的赤泥颗粒吸附剂)对Cu2+的吸附量为1.89mg/g,抗粉化率为96.10%。表征结果表明,吸附剂-85%主要为介孔结构:制备的吸附剂中含有较多的利于吸附的化学成分,且表面带负电,这有利于其与废水中的重金属发生反应。(2)吸附剂-85%对含Cu2+模拟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反应体系温度及初始pH对Cu2+吸附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Cu2+去除率逐渐升高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升高初始pH对Cu2+的去除有利,当初始pH小于2时,Cu2+的去除主要为吸附反应;当初始pH大于3时,大部分的Cu2+将以Cu(OH)2沉淀的形式去除。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剂-85%对Cu2+的去除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方程。(3)静态吸附试验表明,吸附剂-85%对水中Cd2+和Pb2+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去除率。在单一体系中,Cd2+和Pb2+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不断升高大去除率分别为99.7%和100%。在竞争吸附体系中,竞争吸附干扰使得Cd2+的去除率降低了14%,Pb2+的去除率基本不变,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吸附选择顺序为Pb2+>Cd2+。机理讨论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不同吸附时间下,吸附剂-85%对Cd2+和Pb2+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Cd2+和P2+的去除主要依靠羟基铁的表面吸附机制和静电引力。以上结果表明,利用联合法粉末状赤泥可以制备出对重金属吸附效果较好的颗粒吸附剂,并且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经济和可行的吸附剂应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从而实现赤泥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其他文献
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前沿课题,在西方研究广泛,流派众多,最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青睐,著名的资本结构理论MM理论、米勒定理的创立人分别获得这个奖项。但是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其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居住环境。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风景园林建筑的规模增加。在风景园林的建设
本文对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第三期文化,即新石器时代中期墓葬出土的颅骨进行人类学考察,通过对颅骨的观察与测量,并将后套三期组与相关对比组进行比较和分析。该组颅骨在体
研究不同杀菌方法对竹笋保存过程中微生物指标及颜色、硬度等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工艺条件的巴氏杀菌及高压蒸汽杀菌两种方式对竹笋样品进行处理,通过菌落总数的测定,分
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比赛越来越激烈.接应二传作为场上的一个重要位置,在整个队伍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得分点,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队伍的比赛成绩
本文以《庄子》原文为依据,参考前人的注释,归纳出词的义项,确定《庄子》单音节动词同义词共144组,并对这些同义词相同义项上的差异进行辨析。进而总结出《庄子》显示单音节
部门预决算工作的合理推进不仅能够促使部门内部财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还可以提升相关部门对部门财政预算和支出的审核力度,对部门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当前我
隐喻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隐喻的阐述。之后又有很多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隐喻的阐述。在众多的关于隐喻的理论中,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的阐释最具
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教育投入是支撑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曾几何时,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国
高速铁路正逐渐成为城市间联系的重要方式,我国的高速铁路也逐步由线路发展成网络。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高速铁路物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