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植物调查和标本研究,基本查清了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维管植物植物区系组成,探讨了本区维管植物的区系特点,并根据2001年IUCN红色名录的等级和标准,对本区珍稀濒危植物和重点保护植物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估,讨论了其受威胁的原因,并提出了有关保护的对策。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低纬度,受到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又因具有复杂的地形,该地区表现出强烈的山地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本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12科、764属、1721种(包括变种、变型,下同),其中蕨类植物45科、112属、296种,裸子植物6科、9属、14种,被子植物161科、643属、1411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38科、518属、1195种、单子叶植物23科、125属、216种)2.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优势科有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铁角蕨科,共含有44属、167种,占本区蕨类植物总属数的39.3%、总种数的56.4%;优势属有凤尾蕨属、鳞毛蕨属、铁角蕨属、短肠蕨属、毛蕨属、蹄盖蕨属、耳蕨属,共含有82种,占本区蕨类植物总种数的27.7%。3.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裸子植物种类较为贫乏,多数种类在本区零散分布,仅黄山松和长苞铁杉在本区生境薄弱的地段形成了小型群落。本区被子植物优势科有樟科、茜草科、菊科、兰科、蔷薇科、禾本科、蝶形花科、山茶科、桑科、莎草科、荨麻科、壳斗科、杜鹃花科、紫金牛科、马鞭草科、野牡丹科、冬青科、爵床科、唇形科,共含有287属、722种,分别占本区种子植物总属数、总种数的44.6%、51.2%;优势属有榕属、冬青属、杜鹃花属、悬钩子属、山矾属、柃木属、薹草属、木姜子属、紫金牛属、拨葜属、新木姜子属、柯属、楼梯草属、青冈属、樟属、蒲桃属、润楠属、蓼属,共含有265种,占本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8.8%。4.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蕨类植物区系在科、属两个层次上均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分别占总科数和总种数的97.3%和77.6%(世界分布科属除外)。种子植物区系在科一级上和属一级上的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的比例分别为3.1:1、4.4:1,从而也说明温带成分对本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5.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大部分的科属内种类组成较为贫乏,仅含1种的科占本区蕨类植物总科数的28.9%,仅含1种的属占本区蕨类植物总属数的49%,说明本区蕨类植物科属内分化程度不高,科属结构较为简单,体现了本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和孑遗性。本区种子植物科、属主要是由单种科、属(在本区仅含1种的科、属)和寡种科、属(在本区含2-4种的科、属)组成,结构组成不平衡,其中单种科和寡种科共有99个,占本区总科数的59.3%;单种属和寡种属544个,占本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83.4%。说明本区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科、属。6.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共有65种,隶属于16科44属,其中蕨类植物5种,裸子植物6种,被子植物54种。被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Ⅰ)收录的有5种,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的有10种(全为国家Ⅱ级保护),被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的有50种。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对本区的65种珍稀濒危植物及其它维管植物的现状进行评估,同时,建议将本区除上面65种珍稀濒危植物外的其他106种同列入本区重点保护植物。7.在进行大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新分类群5个,即大明山粗筒苣苔Briggsia damingshanensis、大明山羊耳蒜Liparis damingshanensis、橙花水晶兰Monotropa crocea、大明山秋海棠Begonia damingshanensis、十万大山毛蕨Cyclosorus shiwangdashanensis,广西新记录种9个,并纠正了前人关于胡麻花属为中国大陆新分布的错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