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视频编码结构及其量化技术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_287229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信息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环境和场景。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定义了多个档次(Profile)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其中之一便是基本档(Baseline Profile)。H.264/AVC基本档由于不支持B(Bi-prediction)帧编码结构,导致编码效率较低;然而很多标准应用却又只支持H.264/AVC基本档,例如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多媒体服务中定义的移动多媒体服务。因此,研究如何提高H.264/AVC基本档的编码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对H.264/AVC及其可伸缩性扩展部分SVC(Scalable Video Coding)采用的时域分级视频编码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对分级视频编码结构中的量化技术从理论和实际上进行了研究,旨在解决当前分级视频编码结构的编码效率并不是很理想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之处在于:1.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级视频编码结构。本文针对当前H.264/AVC基本档由于不支持B帧和CABAC(Context-based 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熵编码而编码效率较低的特点,在分析了H.264/AVC及其扩展可伸缩性视频编码标准SVC中采用的分级B帧(Hierarchical B)编码框架的特点之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分级P帧(Hierarchical P)编码框架。该框架与分级B帧框架类似,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大大提高了H.264/AVC基本档的编码效率。2.提出了一种新的内容自适应分级量化参数设置机制。本文对当前分级B帧编码框架中采用的量化技术即QP(Quantization Parameter,量化参数)设置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分析了这些设置机制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一种新颖的内容自适应分级QP设置机制。该机制不仅适用于我们在第一点提出的分级P帧编码框架,也同样适用于当前分级B帧编码框架。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传统的“IPPP…”编码框架,本文提出的分级P帧编码框架能显著地提高编码性能;而本文提出的内容自适应分级QP设置机制在复杂度增加不多的情况下,也能较明显地提高编码性能。
其他文献
基于雷达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和宽广观测带的特点以及易于从固定背景中区分运动目标的能力,雷达成像技术得到重视愈来愈多。在雷达成像领域,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
近些年来,由于通讯网络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使得各种基于GSM/GPRS网络的无线监控系统成为当前远距离无线监控领域最为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基于嵌入式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的借助高性能的移动手持设备来完成日常工作,目前手持设备处理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所能处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近岸海洋物理参数监测的需求,本文阐述了根据雷达图像进行海洋物理参数反演的算法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海洋物理参数监测雷达的性能指标要求,讨论并确定了与雷达相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不断发展,企业和用户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问题。近年来,特别是恶意代码在网络中的泛滥,对网络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特
说话人语音转换技术是把源说话人说的语音转换为像是目标说话人所说的语音的技术。说话人语音转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比如文语转换(Text一to-Speech, TTS)系统、配音系统和
雷达目标识别技术是现代雷达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已成为各国目前和未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高分辨雷达获得的一维距离像包含了丰富的可用于对目标进行分类识别
经济社会和国防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阵列天线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在飞行器、航行器或高速列车上加载天线,以便进行遥测遥控和可靠通信。然而,受限于载体外形或空间等原因,传统阵列
无线网格网是一种新型无线网络结构,具有自组织、自配置和自治愈等特性,在未来无线通信网络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是控制多节
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新雷达成像体制。由于其工作模式采用收发分置在不同的平台上,具有许多优点和特点,如:获取的地面目标信息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