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靶向纳米基因载体的制备及在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方面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人工血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限制小口径人工血管的临床应用的首要问题是血栓形成和再狭窄。而小口径人工血管植入物的表面内皮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本论文以基因载体在递送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障碍为出发点,设计并制备出一系列多功能性的基因载体,压缩包裹具有促内皮细胞(ECs)增殖能力的ZNF580基因形成复合物,递送基因进入ECs并在细胞内转染表达,实现促进ECs增殖迁移以及血管化的能力。1.以丙交酯(LA),3(S)-甲基-吗啉-2,5-二酮(MMD),1,8-辛二醇和分子量为1.8 kDa的聚乙烯亚胺(PEI)为原料,制备了聚乙烯亚胺-聚(丙交酯-co-3(S)-甲基-吗啉-2,5-二酮)-聚乙烯亚胺(PLMD-PEI)嵌段共聚物,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粒(NPs)。该NPs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负载p EGFP-ZNF580质粒(pZNF580)形成NPs/pZNF580复合物,之后以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为模型细胞,研究其对ECs的转染能力,以及表达ZNF580基因后ECs的迁移能力。结果表明,这种缩肽类共聚物具有较快的降解速率,且毒性小,可以提高转染效率进而促进ECs迁移。2.在PLMD共聚物上接枝分子量为10 kDa的PEI,得到PLMD-g-PEI共聚物;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在PLMD上接枝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得到聚(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交酯-co-3(S)-甲基-吗啉-2,5-二酮)-聚(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酯)(PLMD-PPEGMA)共聚物,然后将具有特异性ECs靶向能力的CREDVW多肽引入到PLMD-PPEGMA上,得到PLMD-PPEGMA-CREDVW共聚物。然后调控两种共聚物的比例,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制备了一系列的复合胶束,负载pZNF580基因。在此,将CREDVW多肽连接到PEG末端,而不是直接连接到PEI上。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多肽的灵活性,提高对ECs靶向结合的能力。结果表明,引入靶向多肽后,提高了复合胶束对ECs的特异性靶向能力,同时,这些复合物的细胞内在化和转染效率也大大提高,促进了ECs的迁移和增殖。这种多肽灵活引入的方式突出了低细胞毒性和有效的靶向能力。3.为了评估在基因载体中引入组氨酸序列是否可以促进内涵体逃逸和基因转染,以便克服基因载体在递送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选择生物相容性良好的阳离子多肽,设计了基于组氨酸的含有穿膜肽、核定位信号的靶向多功能性基因载体REDV-TAT-NLS-Hn(n=4,8和12)。这些多肽可负载pZNF580基因形成基因复合物。结果表明,基因复合物具有低细胞毒性。随着组氨酸增加,基因复合物表现出提高的内在化效率。此外,REDV-TAT-NLS-H12/pZNF580复合物显著增强基因表达。划痕和transwell实验也证实了这些复合物对E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改善。此外,体外和体内血管生成实验表明这些复合物可以促进血管生成能力。4.用含有甘氨酸(Gly)的多功能REDV-G-TAT-G-NLS多肽序列来修饰接枝PEI 1.8 kDa或PEI 10 kDa的两亲性共聚物聚乙烯亚胺-聚(丙交酯-co-乙交酯)-聚乙烯亚胺(PLGA-g-PEI)上。之后,通过邻二硫吡啶聚乙二醇活性酯连接剂(OPSS-PEG-NHS)将REDV-G-TAT-G-NLS(TP-G)多肽接枝到PLGA-g-PEI上以获得PLGA-g-PEI-PEG-NLS-G-TAT-G-REDV共聚物。通过调节PEI、PEG和TP-G的比例来精确控制接入TP-G多肽的量。通过自组装形成PLGA-g-PEI-PEG-NLS-G-TAT-G-REDV(PPP-TP-G)胶束,并从细胞和蛋白水平上证明提高了ECs的转染和蛋白表达。并且这种通过多功能TP-G多肽修饰的基因递送系统,具有明显增强的细胞摄取效率、内涵体/溶酶体逃逸和pZNF580进核的能力。5.采用荧光探针考察载体在递送基因进入细胞的过程中,载体的去向情况。在PLGA-PEI聚合物上引入光电材料苝酰亚胺(PDI)衍生物PDI-POSS和PDI-C10C8,自组装后分别得到PLGA-PEI-PDI-POSS(MP1)和PLGA-PEI-PDI-C10C8(MP2)胶束。随后在PLGA-PEI-PDI-C10C8聚合物上通过异端PEG(Mal-PEG-NHS)引入REDV-TAT-NLS多肽,得到PLGA-PEI(PDI-C10C8)-PEG-NLS-TAT-REDV聚合物,经过自组装后得到MP2-NLS-TAT-REDV胶束。从量化成像分析流式细胞仪的结果来看,相较于MP2/pDNA复合物,MP2-NLS-TAT-REDV/pDNA复合物表现出对ECs的靶向功能和较高较快的细胞摄取效率。这是由于引入的靶向REDV多肽和穿膜肽TAT的作用。然而,共聚焦成像实验表明,NLS却不能带载体进入细胞核。这为后续设计多功能载体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子囊霉素(FK520)是由吸水链霉菌子囊亚种产生的23元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具有抗真菌、抗痉挛及免疫抑制等多种功能。为提高子囊霉素的发酵水平,本文利用代谢网络模型对吸水链霉菌子囊亚种的代谢网络进行了模拟预测,并对影响子囊霉素产量提升的限速途径进行了优化和调节。(1)链霉菌代谢保守性分析及其通用代谢网络模型的构建通过对31株链霉菌与天蓝链霉菌中的1208个与代谢相关的酶蛋白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这31株
学位
β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症(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抑制Aβ聚集是治疗AD的重要策略。本文利用大分子多糖和小分子Aβ聚集抑制剂,设计合成了多种纳米抑制剂,探究了纳米抑制剂的性质与抑制效果的关系。首先本研究将小分子Aβ聚集抑制剂姜黄素(Cur)修饰在天然大分子透明质酸(HA)上得到CHA,不仅提高了Cur的水溶性(114-630倍)、改善了其稳定性,同时还可通过Cur的疏水性,使CH
学位
中医药膳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发挥着病可抵疾,健则益寿的重要作用。在总结古人经验的基础上,现代化中医特色药膳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管理不规范问题,如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乱施补膳、新媒体传播信任度和权威性遭受质疑、标准缺失等。鉴于中医特色药膳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标准化、人才培育、市场管理、继承创新、传播机制、质量控制、特色管理等方面对营养科中医特色药膳的管理模式展开探讨。
期刊
低碳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但是低碳醇合成过程一直未能实现工业化,最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以及稳定性不能满足工业化的要求。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以CuCoAl-LDHs(水滑石)、CuCoAl-LDHs/CNTs和CuFeMg-LDHs/CFs为前驱体的CuCo/CuFe双金属催化剂,探究了催化剂结构与合成低碳醇性能的关系。同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
学位
本论文制备了Ni-M(M=Fe、Co、Mo、W)双金属磷化物及Ni-Zn双金属催化剂,采用XRD、SEM、TEM、UV-Vis DRS、FT-IR、H2-TPR、N2吸附-脱附、CO/H2化学吸附、H2/NH3/CO-TPD、Pyridine-FTIR、ICP-AES、物理磁性测试和XPS等方法对催化剂物化性征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金属M改性Ni2P/Si O2、Ni-Mo磷酸盐前驱体焙烧温度、Ni
学位
氯乙烯作为合成全球五大通用材料之一聚氯乙烯的单体,成为工业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制备氯乙烯我国采用的是电石乙炔法,这主要是由我国的资源特点决定。尽管该工艺已经持续很多年,但是合成过程中氯化汞催化剂的污染依然未能解决,对人类以及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开发无汞、绿色、环境友好的催化剂刻不容缓。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探讨过渡金属氮化物作为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对乙炔氢氯化反应的影响。同时作为探索,采用光催化,以二氧化
学位
基因治疗的不断发展为日益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策略。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ECs)在这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提高血管ECs的迁移、增殖及血管化能力,成为治疗的关键。因此,本文致力于设计、制备及优化多功能基因递送系统,以期通过将治疗基因高效递送至ECs细胞核,使得治疗基因高效表达,从而促进ECs的快速迁移和增殖,提高其血管化能力,最终达到快速内皮化及血管化的目的。1、制
学位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凝血因子是一类丝氨酸蛋白酶,是抗凝药物的作用靶点。传统抗凝药物肝素和华法林存在出血风险大和使用不便等问题;随着对凝血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新靶点的抗凝药物相继被研发上市,包括活化Ⅱ因子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活化Ⅹ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等,但仍存在出血风险大等问题。选择有潜力的靶点开发新型凝血因子抑制剂类抗凝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
学位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因其卓越的热物理性能和优异的使用温度,被誉为是未来核聚变反应堆中最有应用前景的结构材料。目前,国际上已经研发了几种典型的低活化钢,如日本的F82H钢,欧洲的EUROFER 97钢,美国的9Cr2WVTa钢,以及中国的CLAM钢。但是,对提高低活化钢的服役温度、优化低活化钢的焊接工艺、以及低活化钢的组织控制和强化机理的研究仍有不足。因此,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低活化钢热处理过程的相变
学位
近年来碳材料备受关注,氧化石墨(GO)以优异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在光电传感、能源电池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化学氧化法制备的氧化石墨含有杂质金属离子,随着纯化过程的进行,水分子在GO颗粒表面形成较厚的溶剂化层,导致其脱水困难,限制了高品质氧化石墨的大规模生产。因此,本文将GO纯化过程分为金属离子从GO固相迁移到纯化剂中和纯化剂从体系中分离去除两个阶段,研究溶剂化作用对GO体系聚集结构及纯化机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