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限域及锚定作用改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t催化剂稳定性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ncj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被认为是一种清洁和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和能源短缺问题提供了希望。催化剂是PEMFC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燃料电池工作时的严苛电化学环境下,目前商用的Pt/C催化剂的碳载体容易发生电化学氧化,导致Pt颗粒移动、脱落或团聚,使得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因此,如何提高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提高催化剂电化学稳定性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采用更稳定的载体,以及提高催化剂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力。本文提出通过限域及锚定作用来提高Pt纳米颗粒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以限制Pt纳米颗粒的移动、脱落或团聚等过程,达到大幅改善燃料电池催化剂稳定性的目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纳米碳球(2040 nm)对Pt纳米颗粒实施限域,即将Pt纳米颗粒限制在碳纳米球堆积的狭小空间中,起到抑制Pt纳米颗粒自由移动的作用,并采用一种电化学稳定很高的gC3N4作载体,制备了具有高稳定性的催化剂。首先,采用胶体法制备Pt纳米胶体,并将其均匀地负载到gC3N4表面,然后引入纳米碳球,制得纳米碳球限域的Pt催化剂(Pt-gC3N4/C)。电化学测试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与商业Pt/C可比的催化活性,更重要的是,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6000圈循环伏安(CV)加速扫描后,Pt-gC3N4/C的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保持率高达85.0%(初始值为61.4 m2 g-1),质量活性保持率高达78.7%(Pt/C为32.3%)。同时,研究发现,Pt-gC3N4/C催化剂还具有优于Pt/C催化剂的甲醇氧化反应活性(MOR)。2.通过在Pt纳米颗粒表面生长一层超薄的碳纳米层,厚度仅为0.58 nm,接近于分子层的水平(UTCL),制得了UTCL锚定Pt纳米颗粒催化剂(Pt-UTCL/C)。其不仅具有与商业Pt/C相当的催化活性,而且还展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在10000圈CV扫描后,Pt-UTCL/C的ECSA保持率高达68.4%(Pt/C为45.2%),质量活性保持率高达60.3%(Pt/C为31.1%)。稳定性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UTCL能够将Pt纳米颗粒紧紧地锚定于载体碳上,防止了Pt纳米颗粒的迁移、脱落或团聚,同时也缓解了Ostwald熟化过程。3.为解决石墨烯片(GNS)层层堆积导致不利于传质的缺点,在GNS上引入孔结构,通过进一步负载Pt纳米颗粒获得了具有高氧化还原反应(ORR)活性的催化剂。其与纯GNS载Pt催化剂Pt/rGO相比,质量活性提高到1.5倍。通常,GNS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可起到有效吸附和锚定Pt纳米颗粒的作用,然而过多的含氧官能团会降低GNS的稳定性。为此,进一步采用H2热还原降低了GNS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含量,使多孔GNS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对Pt颗粒的锚定作用和载体的稳定性之间达到平衡。制得的Pt/rPGO-H2催化剂相比于H2处理之前的催化剂,质量活性有所提高,约为Pt/rGO的1.9倍。而且,其稳定性也得到提高:经过3000圈CV扫描后,Pt/rPGO-H2的ECSA保持率为40.7%,高于Pt/rPGO(19.7%),也大大高于Pt/rGO催化剂(23.4%)。综上所述,H2热处理的多孔石墨烯载Pt催化剂(Pt/rPGO-H2)具备优异的ORR催化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4.采用亲水聚合物(Nafion)和陶瓷纳米片(Ti O2)协同稳定Pt纳米颗粒,使其在空间的三个维度上(x,y,z轴方向)的移动受到抑制。制得的新型催化剂(Pt-PFSA-TiO2/GNS)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单独采用Nafion(Pt-PFSA/GNS)或单独采用TiO2(Pt-Ti O2/GNS)作稳定剂时的样品:在6000圈CV扫描后,其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保持率为68.1%,大大高于Pt-PFSA/GNS(54.0%)和Pt-TiO2/GNS(50.1%),且远高于Pt/C(39.5%)。在稳定性测试前后,上述样品ORR的质量活性保持率也表现出相同的顺序:Pt-PFSA-TiO2/GNS(69.5%)>Pt-PFSA/GNS(51.0%)>Pt-TiO2/GNS(43.2%)>Pt/C(33.9%)。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可归为:聚合物Nafion可以将Pt纳米颗粒锚定在载体表面,而分布在Pt纳米颗粒周围的TiO2陶瓷纳米颗粒可以对Pt纳米颗粒进行限域,从而抑制其移动和团聚。
其他文献
ZnO是一种六方晶体结构的直接带隙的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为3.37 eV),具有缺陷密度低、环保、原材料分布广泛、抗辐射能力强、可在低温环境下外延生长等优点。并且通过调节Mg
基于可见光通信(VLC)技术的LED蜂窝网络,设想作为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室内应用的主要备选方式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广义光线追踪算法对符合蜂窝布局的室内可见
2,5-二甲氧基-4-氯-硝基苯为原料,经过铁粉还原方法合成2,5-甲氧基-4-氯苯胺,收率达90%,进而,对还原反应体系的后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还阐述了2,5-二甲氧基-4-氯苯胺及其乙酰乙酰基及其重氮盐衍生物的重要用
文学作品除了蕴含大量文化信息,还具有浓厚的抒情特征。文学界、翻译界对于文学作品及其翻译研究通常围绕作品的叙事性、思想性展开,抒情性研究往往滞后。随着翻译研究的多元
建立了一种利用热重微分曲线上的特征点以分析热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利用峰温度、峰高和峰值转化率来确定动力学参数.理论证明了峰特征点和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并通
高功率高重复频率超快电脉冲的产生技术是一系列高科技研究与前沿研究的基础,在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电磁武器、核爆模拟、激光核聚变、环境保护、食品保鲜、材料改性等领
介绍了几种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主要性能对比 ,包括增粘性、剪切稳定性、热氧化安定性、低温性能、高温性能及与降凝剂的配伍性等 ,为粘度指数改进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CMOS的发展紧随摩尔定律的步伐不断缩小特征尺寸的同时,逐渐增加的亚阈值电流和栅介质漏电流阻碍了CMOS工艺进一步发展。因此CMOS向22 nm节点以下发展的关键是减少器件漏电流
介绍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性能要求,对国内研究和生产的几种粘度指数改进剂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国内聚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研究和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学教学获得了很大发展,正成为高校经济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和一朵奇葩。但是,我国的区域经济学专业特别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生专业的教学存在的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