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短短几年时间汽车工业得到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以汽车销售、维修、配件为主的汽车服务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据调查成都市中职学校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的学校有21所学校,在校学生规模约10000人左右。但学生毕业后进入汽车行业的不到一半,很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就不能适应,自动辞职或提前离岗的事时有发生,就业稳定性较差,不易形成长久的“职业角色”,难以实现专业技术良性持续发展,导致学生对就业失去信心,对职业理想失去信念,对人生前途产生困惑,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市场经济下专业技术人才价值的衡定错位,以及对中职教育的功能产生质疑。究其原因是未能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本文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结合中职教育的目标和借鉴了同行们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重点阐述分析了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观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对如何培养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从宏观的操作策略和微观的具体操作方法上进行了论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及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职业观的概述,阐述了职业的产生和中外学者对职业观的研究及涵义。第二部分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观的概述,主要论述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观的现状和特点,以及树立职业观的意义。第三部分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观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具体表现为就业意识高但准备不充分,挑剔工作单位,就业渠道狭窄,盲从、依赖心理严重,就业期望脱离实际。并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方面进行阐述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观树立的教育对策,主要从职业观树立的着眼点和切入点,职业观的内容,学校实施的具体策略来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