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改实行以来,各地课程改革实验俯拾皆是。致力于推进学科全面融合的“全课程”,因其开放性、生成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符合当前小学课改的实际需要,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全课程”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既需要承担主包班老师的角色,陪伴孩子过好每一天。又需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开发和实施符合主题教学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蕴含教师对其自身与学生主体性的思考、对如何运用课程资源和如何实施课程的认知,同时也体现为教师对课程评价的把握。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既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又能进一步推进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本研究以长沙市“全课程”实验校B小学为个案,笔者通过问卷、观察和访谈,了解B小学“全课程”语文课程改革实践,并对B小学语文教师课程主体意识、课程资源意识、课程实施意识、课程评价意识的现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B小学,伴随着全课程实践的持续深入,当前教师的课程意识正处于回归的“途”中。课程主体意识逐渐被多数教师所接受;课程资源与开发意识正在不断地得到强化;课程实施上教师能主动挖掘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上更加注重多元化。但是,在实现同一主题下资源的合理整合与运用,保证课程实施与“全课程”理念相契合,实现课程的科学化评价方面,B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更加努力。因此,笔者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强化教师课程意识之策略。对于学校而言,要赋予教师课程开发权,多提供基于“全课程”需要的教师培训机会。对于教师而言,除了提升自我更新力外,还要强化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的课程意识状态日趋良好,为教师自身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建设铺设道路,创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