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芬酸钠抑制TGF-β1介导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和人结膜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翼状胬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是结膜处增生的良性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可发展到侵及角膜,其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该疾病与各种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如紫外线照射、沙尘刺激等引起。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是在慢性炎症刺激下,翼状胬肉前体细胞在活化或升高的细胞因子等作用下发生细胞增殖、迁移、祖细胞上皮向间充质转分化、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等。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TGF-β 1)是在翼状胬肉组织中高表达的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被认为和翼状胬肉的形成有关。翼状胬肉术后,创伤过度修复造成的病理性纤维化,会导致翼状胬肉的复发。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能够减轻炎症反应、逆转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等纤维化过程,能有效降低乳腺癌等纤维化疾病的复发率。另外,研究发现,对比于匹配的结膜组织,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明显高表达,COX-2抑制剂在体外模拟实验中可以有效抑制翼状胬肉细胞增殖,但其对翼状胬肉细胞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学位论文旨在通过体外培养的人原代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uman pterygium fibroblasts,HPFs)及人结膜成纤维细胞(human conjunctival fibroblasts,HConFs)模型,探究TGF-β1对HPFs及HConFs的细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的诱导作用,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溴芬酸钠(bromfenac)对TGF-β1诱导的细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首先,将体外培养的HPFs和HConFs细胞分别分为5组,即20 ng/ml TGF-β1刺激(4组)和无TGF-β1刺激的对照组(1组),在TGF-β1刺激6h,12h,24h,48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间充质标志物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3,COL3)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另外,在刺激15min,30min,1 h,2h,6h后,同样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磷酸化水平及其本底蛋白表达水平,包括:AKT,ERK1/2,GSK-3β-S9,smad2/3,p38 MAPK。为研究溴芬酸钠对TGF-β1诱导的细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的可能的抑制作用,将HPFs及HConFs细胞分别分成4组,即:对照组;20 ng/ml TGF-β 1处理组;20 ng/ml TGF-β 1+90ug/ml溴芬酸钠同时处理组;90ug/ml溴芬酸钠处理组。各组HPFs及HConFs细胞同时处理48h,然后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FN,COL3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的改变,同样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用划线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为进一步证明单用溴芬酸钠可能的抑制细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的相关标志物的作用,用3种不同浓度溴芬酸钠(即:30ug/ml,60ug/ml,90ug/ml)梯度处理HPFs和HConFs细胞,处理48h后对比无溴芬酸钠刺激的对照组,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检测FN,COL3,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α-SMA 和 survivin 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样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为进一步探索溴芬酸钠抑制TGF-β1介导的细胞外基质生成和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的具体机制,用PI3K抑制剂wortmannin,MEK抑制剂U0126以及GSK-3β抑制剂LiCl和SB216763分别作用于TGF-β1刺激的HPFs及HConFs细胞,以期研究AKT,ERK1/2和GSK-3β信号分子对HPFs及HConFs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生成和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样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结果TGF-β1暴露48h可以诱导HPFs及HConFs细胞中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升高,并促进细胞迁移及增殖。同时加入溴芬酸钠处理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升高、细胞迁移及增殖。TGF-β1 通过快速磷酸化 AKT,ERK1/2,GSK-3β-S9,smad2/3,p38 MAPK 等信号分子,从而促进HPFs及HConFs细胞纤维化,其中TGF-β1诱导的p-AKT,p-ERK1/2,p-GSK-3β-S9的水平受到溴芬酸钠的抑制。另外,单用溴芬酸钠处理HPFs及HConFs细胞,不仅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都抑制了 FN,COL3,α-SMA及survivin的表达,也抑制了信号分子p-AKT,p-ERK1/2,p-GSK-3β-S9的水平。用抑制剂阻断PI3K/AKT通路(wortmannin),MEK/ERK通路(U0126)或者GSK-3β通路(LiCl或者SB216763)均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FN,COL3及α-SMA的表达。使用LiCl失活GSK-3β能够升高p-GSK-3β-S9的水平,但并不能逆转溴芬酸钠对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的抑制,相反,用LiC1升高p-GSK-3β-S9的水平伴随着FN,COL3及α-SMA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结论溴芬酸钠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细胞迁移及增殖。溴芬酸钠通过影响AKT和ERK1/2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外基质生成和肌成纤维细胞激活。而用LiCl或者SB216763抑制GSK-3β的活性,能够抑制TGF-βl诱导的HPFs及HConFs细胞的胞外基质生成、肌成纤维细胞激活。
其他文献
氟甲喹(flumequine,FLU)是一种动物专用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及水产类动物的疾病。但是,滥用或者超标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动物性食品中的氟甲喹残留问题,
目的研究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急救措施及其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96例
文章通过对贵州仰阿莎国家森林公园资源现状和发展条件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公园规划策略,对公园规划思路和总体布局进行解析,为森林公园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介绍了一种基于VME总线、高精度的多通道定标器,可测量脉冲信号频率达到80MHz,对脉宽/占空比无特殊要求,计数误差小于10-7。可满足目前高能物理、核物理实验中对定标测量的需
理智的人都明白,实施ERP不是用软件这么简单.一位知名企业的CIO在耗时6年完成ERP实施后表示,如果可以重来,她一定会首先关注改革业务流程,再安装软件.否则,直接按照软件的操
简要介绍了箱包DR-CT检测系统的原理,并详细介绍了其控制系统的功能、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基于现场总线和无线技术的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其功能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