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的文学经典——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后现代主义特质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ong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福尔斯因其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思想深刻而被誉为战后英国最有才华、最严肃的小说家。其中最能体现他成熟的创作思想、敏锐的生活感悟、深厚的艺术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驾驭能力的是1969年问世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该作品作为当时社会语境下占主导地位而又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和试验性小说,备受评论界瞩目。经英国当代著名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改编搬上荧屏后,进一步扩大了小说的影响力。艺术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足已显示该作品无论主题思想还是创作手法都蕴涵着丰富的审美价值。 本论文采用社会历史研究与审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尝试着以后现代美学消解中心、标举差异的视角及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意义生成等特点切入,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多元化的主题内涵及其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与审美特质,以期全面地挖掘剖析福尔斯的思想内涵、艺术创新特质和他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前言。简要分析了这部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重要地位,并对这部作品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同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价值。 第一章,约翰·福尔斯及其文学观。对大自然的酷爱和“自我放逐”式的生活,表现了福尔斯对自由的崇尚和对虚伪、压抑的反抗。作为一名严肃的作家,他将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蕴含于小说创作之中并积极寻求小说形式的突破与超越。在创作理念、叙事观念上表现出抛弃现实主义、背离现代主义的先锋意识和创新精神,表现出小说家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文体探索意识。 第二章,多元化的主题内涵。福尔斯在继承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同时涵盖了众多当代思想的光辉,提供了文本多种理论阐释的可能性。女性主义、存在主义、社会批判等领域的思想内涵在小说中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小说在对维多利亚时代进行反思的同时,体现出深刻而广博的当代意义,揭示出现实世界的多元性和文本意义的无限生成性。 第三章,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在后现代的历史语境中,福尔斯尽情地游走于文学的“传统”和“实验”两极之间,采用元小说、互文与戏拟、时空交错、多角度叙事、开放式结局、叙事拼贴等一系列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颠覆了传统作家上帝式的权威、解构了文本与现实、历史与虚构的二元对立,开启了形式创新与文学传统、读者与作品的新型关系,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叙事特色和艺术魅力。 第四章,后现代主义审美特质。福尔斯积极探索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文学建构模式,抛弃艺术对现实的模仿、消弭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距离。以人物身份的多重性、矛盾性造成固定、统一主体的消解,放弃作品的深度模式转而追求语言的狂欢,以虚构的文本对历史进行颠覆和重构,主体的消失、深度的消失和历史的消失,表现出作家对后现代主义特质的自觉追求。 结束语。《法国中尉的女人》以其主题与技巧的交相辉映、现实主义与实验主义的并行不悖,证明只要人类的想象和叙事冲动依然存在,小说就不会死。随着福尔斯所表现出的先锋性姿态、颠覆性力量逐渐被体制化,该小说必将被现行的意识形态吸收,成为我们深入理解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理论先导和经典范文。
其他文献
元叙述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如何定义元叙述,学术界至今未有结论。元叙述和叙述,元叙述和元小说,元叙述和元叙事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以上各种范畴的分析,对元
中国与朝鲜半岛从古至今都是友好邻邦,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在古代朝鲜,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它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体,占据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