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鳝是一种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鱼类,黄鳝自然性逆转现象产生的遗传背景及分子调控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SSEA等7种重要干细胞标记分子在黄鳝雌、雄性腺中的表达及细胞定位。结果显示黄鳝雌、雄性生殖腺生殖干细胞GSCs在生化特性上存在差异,SSEA-1、SSEA-4在黄鳝雌性GSCs中表达很弱,而雄性GSCs中有较强表达,提示SSEA在黄鳝雄性性腺发育和分化中可能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
SSEA是一类糖苷脂,是基因表达的二级产物.Fucal(α—L-岩藻糖苷酶Ⅰ)的表达及其活性对于SSEA合成调节是至关重要的。运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得到黄鳝Fucal基因编码区序列,该cDNA长1176bp,编码的多肽共含39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黄鳝Fucal基因在脊椎动物不同物种间的同源程度较低,提示该基因在进化上具有不保守性。
RT-PCR检测表明Fucal基因在黄鳝雌雄性腺组织中呈现明显的差异性表达。Fucal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量在黄鳝雌性性腺中高于雄性性腺。显示Fucal可能通过对SSEA的代谢调节参与黄鳝生殖发育的调控。
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黄鳝成体性腺组织体外培养的条件和方法。黄鳝成体性腺组织原代培养3-5天,可见组织周围有细胞迁出,并形成生长晕。15天左右,生长晕直径可达3~3.2mm,生长晕中的细胞主要包括:成纤维样细胞、神经样细胞、类生殖干细胞三种类型。成纤维样细胞呈不对称的长梭形,突起短而多,细胞核较浅,核仁明显,有2—3个核仁,是生长晕的主要细胞成分。神经样细胞具有放射丝状细胞突起,油红O染色呈阳性反应。类生殖干细胞呈圆形,单核或多核,核质比大,AP染色呈现出阳性反应。该研究为了进一步开展黄鳝性逆转生殖调控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