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文化类节目主要是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以提升大众审美品位与思想水平为主要宗旨的电视节目。该类型节目因其承载的文化因素、蕴涵着文化价值,以及所具有的教育审美功能和兼具知识娱乐性、思想人文性等多样化特点而逐渐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在现代社会急速转型期,人们面临的文化形态、经济结构、价值观念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此产生的对文化情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异常强烈。央视《朗读者》作为电视文化节目多种形态当中的一个类型,以其高度的文化情感性和仪式化传播的特点,强化个人的情感故事和文化内涵,满足了当代人情感共鸣和对经典文化的心理需求,为经典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有效传播和传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本论文侧重从著名的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理论出发,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研究央视《朗读者》节目的仪式化传播表征呈现、鼎新变化及价值彰显,反映当代文化情感的认同趋势,分析电视文化类节目的仪式化传播本土化转型规律,以期为同类型文化情感节目更好地创新发展和传播运作带来新的启发。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以传播仪式观理论审视《朗读者》节目的合理性。在对传播仪式观理论概念渊源、核心本质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阐述《朗读者》节目的基本概况,然后侧重从语言与对话和对人类行为的理解两个方面来分析采用传播的仪式理论审视该节目的合理性。第二部分主要从仪式观角度分析传统舞台朗读形式的仪式化表现特征。包括朗读仪式的规范化和演示性特征,力求在分析传统舞台朗读仪式表征的基础上为后文主体对象仪式建构分析及与之对比产生的仪式革新变化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铺垫。第三部分重点从传播仪式观理论视角分析研究主题对象的仪式化建构和表征。主要围绕《朗读者》节目的仪式空间建构、仪式主题选择、仪式语言表达和舞台化仪式互动表现等四方面对该节目仪式化构成进行阐述。然后通过与传统舞台朗读形式的仪式化表征对比,分析得出《朗读者》节目仪式化传播革新与变化,探究发现该节目仪式化传播特点。第四部分通过前文的分析得出《朗读者》节目所具有的仪式化传播中的独特价值。即对朗读习惯的普及与扩散、凝聚受众集体记忆和对经典文化的认同、人际关系的复制及情感共享与共鸣和典型征服引领等进行价值判断。在文末结语部分,笔者在综述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对以后的电视文化节目特别是相似类型的文化情感节目的生产运作和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前瞻,力求为未来同类型文化节目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运用希冀。本篇文章以传播仪式观理论作为主要理论基点,同时借鉴多学科观点深入分析以《朗读者》为典型代表的文化情感类节目的“仪式”构成、表达形式、革新特点和仪式传播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该档节目和具有一定代表意义与参考价值的同类型节目未来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