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两部分内容: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的制备、表征及其特性研究和纳米二氧化硅悬浮体的制备及其流变特性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以价格便宜的Na2SiO3·9H2O为原料,CO2为沉淀剂,在加压碳化条件下合成纳米SiO2颗粒。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仪和激光粒径散射仪对纳米SiO2颗粒形貌结构以及粒径等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表面活性剂以及硅酸钠溶液的浓度对产物的粒径大小、分布及其产率的影响。发现随着反应温度和硅酸钠浓度的增加,纳米SiO2的粒径不断增大;同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纳米SiO2的产率也不断增加,直至达到平衡状态;而纳米SiO2的粒径分布主要受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该方法下生产纯度较高、粒径分布较窄、产率较高的球形纳米SiO2最佳工艺条件。(2)以多晶硅生产中的副产物四氯化硅(SiCl4)为原料,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合成纳米SiO2颗粒。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仪和激光粒径散射仪对纳米SiO2颗粒形貌结构以及粒径等进行表征。实验研究了碱性溶液种类、浓度以及后处理方式、表面活性剂对于纳米SiO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别考察了碱性溶液的类型和浓度对纳米SiO2颗粒的平均粒径和振实密度的影响,以及后处理方式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纳米SiO2颗粒的DPB值的影响。通过上述实验,摸索最优条件,在该条件下成功制备出粒径分布较窄、比表面积高、纯度高、吸油值高的纳米SiO2颗粒。(3)分别以水(H2O),乙二醇(EG),聚乙二醇(PEG),丙三醇(GL)为分散介质,研究了低固相含量(5%)的SiO2悬浮体的流变特性,发现随着分散介质粘度的增加,悬浮体的稳定性逐渐增加,并且具有可逆的剪切变稀和剪切增稠现象,另外,SiO2自身结构与性质对悬浮体流变性和稳定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所研究的应力范围内,体系中耗能模量G"都大于储能模量G’,损耗角tgσ大于1,体系主要表现为粘性。温度对H2O, EG, PEG和GL悬浮体粘度的影响比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悬浮体的粘度不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