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u6051990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诉讼中,送达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程序性工作。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民事送达制度设计的疏漏以及程序操作方面存在的弊端日渐凸显,制约并阻碍着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作为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和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保证整个民事诉讼制度的顺畅运作意义重大。文章对民事送达制度从概念到基本法理和实践进行了分析,以求得对这一制度的全面认识,为该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粗浅建议。送达连接着程序法与实体法诸多的重要问题:之于诉讼法而言是一种程序性制度;之于当事人而言是一项诉讼权利;之于运作而言,是基于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诉讼行为形成的一种诉讼法律关系,是案件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程序性制度。文章在剖析民事诉讼法送达制度架构设计的基础上,从运作实施与制度构建两方面对送达制度作一番审视。全文共分为四大章:第一章: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现状与反思。从立法、司法以及涉外送达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着重阐述现行民事送达制度存在的缺陷。文章指出我国民事送达制度存在立法粗疏、规定不合理、司法中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并从各种具体送达方式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剖析。第二章:域外民事送达制度的比较分析,在比较研究英、美、德、日等国的相关送达制度后,对我国民事诉讼送达现状进行反思并对送达难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第三章:完善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理论依据,首先指出了我国民事送达制度存在两大价值,即:程序性和实体性价值,并提出民事送达应遵循正当程序、参与、充分合理性三大原则,以当人事主义为标准,以权利保障为最根本的立法指导思想,对我国民诉事讼送达行为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造,并结合中国国情,以时代化、科学化与合理化为基准,实现民事送达方式的多元化,增加我国民送事达制度对于送达方式的规定,从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基础的一系列建议,以改造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立法规定,使之达到相对理想的境地。第四章: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重构与完善。结合我国目前民事诉讼法将要进行修改的背景,本部分在明确总的完善原则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如何完善我国国内和域外民事送达制度,从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具体论述了民事送达制度的完善。
其他文献
苔藓是最敏感的大气污染指示植物之一,利用其可识别污染源,揭示大气重金属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污染的时空变化格局,进而评价某地区的环境状况。从国内外发展概况入手,综述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性强、讲究合作,是大学生了解和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与大学生道德实践在本质上和目标上相契合。高校以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道德实践,就要发挥社团文化和社
巴洛克一词在西方音乐史的历史考证和音乐教育领域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这一词语的理解还存在着分歧,实有厘清的必要。巴洛克最初是指17-18世纪欧洲所特有的不蹈常袭故
证人出庭作证问题,涉及证明标准与法律假设、法律规则与法律标准、诉讼效率与诉讼成本、自利偏见与社会效应等诸多方面。证人不出庭作证的规范依据仍然存在、证人出庭作证的
在世界文学史中,悭吝人的文学形象在批评家的视阈里,总是被彻底批判和完全否定,尤其是中国的文学批评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本文从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角度出发来论述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着重阐述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动发展模式和保障,认为通过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
一个王朝在生死危亡的紧要关头,死里逃生,复兴起来,该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会有这种奇迹吗?冯敏飞新书《危世图存》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不仅有这种奇迹,且有15次。$$近年来,作家冯敏
报纸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方法多种多样 ,盈余管理主要是一项会计行为 ,但其手段方法并不仅仅限于会计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 ,利用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
目的:探讨外阴恶性肿瘤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79例外阴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Ⅰ、Ⅱ、Ⅲ、Ⅳ期的3年、
为减轻节能车车架质量,获得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在ANSYS9.0软件环境中,以梁单元为基础建立了车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在同等强度和刚度水平下,采用截面为圆形的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