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雌、孕激素受体不同表达状态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基因表达谱特征及雌、孕激素受体作用的相关基因改变,探讨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并为特异性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采用人17kcDNA表达谱芯片,抽取ER(+)PR(+);ER(-)PR(-);ER(+)PR(-)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RNA,经逆转录成cDNA分别进行芯片杂交实验,筛选比值大于、等于2或等于、小于.2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差异基因功能分类;(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不同雌、孕激素受体子宫内膜样腺癌差异基因表达谱、凋亡信号通路及雌、孕激素受体调节相关基因;(3)RT-PCR、免疫组化验证部分基因。结果:(1)ER(+)PR(+);ER(-)PR(-);ER(+)PR(-)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别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表达基因各有1653个、1756个、2215个;其中上、下调基因分别有902个、751个;907个、849个;1029个、1186个;基因功能分类主要有:细胞结合、凋亡、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转录子激活等16类。(2)ER(+)PR(+);ER(-)PR(-);ER(+)PR(-)子宫内膜样腺癌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各有571个、645个、1125个;上、下调基因分别有399个、172个;443个、202个;608个、517个。(3)雌激素受体相关差异表达基因1177个,其中上调493个,下调684个;上调的基因功能分类主要为细胞有丝分裂、胚胎发育及形态、免疫反应调节、糖代谢、DNA复制调节等31类;下调的基因类别为:T细胞增殖、血管形成、细胞迁移、细胞粘附、创伤反应、信号转导等共27类。孕激素受体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1413个,其中上调814个,下调549个;上调基因功能类别主要有巨噬细胞激活、病毒防御反应、肽及酪氨酸磷酸化正调节、氨基酸代谢调节、抗原递呈与处理等73类;下调基因类别主要有翻译、生物合成、大分子代谢3类。雌、孕激素受体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838个,其中上调466个,下调372个;雌、孕激素受体相关的上调基因类别主要有:淋巴细胞负调节、B细胞增殖、多肽抗原递呈与处理、补体经典途径、体液免疫反应、抗原递呈等65类;下调的基因类别有:气体运输、分泌、消化等4类。(4)ER(+)PR(+);ER(-)PR(-);ER(+)PR(-)子宫内膜样腺癌在经典凋亡信号通道中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是:BIRC3、TNFSF10、NFκBIA;PDCD8、BIRC3、PRKACB、NFκBIA、PIK3R1、PIK3R3;ER(+)PR(-)TP53、PDCD8、BIRC3、CASP7、NFκBIA、CHUK、PIK3CD、PIK3R1、PIK3R3、IL3RA、ILlA。(5)RT-PCR实验:INHBA在正常内膜组为26.37±15.35;在ER(+)PR(+)、ER(-)PR(-)、ER(+)PR(-)内膜癌组分别为117.68±44.15,45.96±29.02,37.14±31.03,分别与正常组比较,结果除与ER(+)PR(+)内膜癌组有显著差异外(P<0.05),余均无显著差异(P>0.05)。FYN在正常内膜组为83.24±32.30;在ER(+)PR(+)、ER(-)PR(-)、ER(+)PR(-)内膜癌分别为48.01±38.29,18.01±19.67,20.46±16.51与正常内膜组比较,结果除与ER(+)PR(+)内膜癌组无明显差异(P>0.05):外,余两组差异显著(P<0.05)。Cyr61在正常内膜组织为102.63±34.83,在内膜癌ER(+)PR(+)、ER(-)PR(-)、ER(+)PR(-)组分别为25.28±28.99、55.35±44.82,10.23±11.06与正常内膜组比较,结果除与ER(-)PR(-)内膜癌组无明显差异(P>0.05)外,余两组差异显著(P<0.05)。(6)免疫组化:Cyr6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细胞浆,阳性表达为淡黄到棕褐色不等;Cyr61在正常组织的表达为5.10±2.64,在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Ⅰ、Ⅱ、Ⅲ期分别为3.38±1.69、3.25±1.96、1.60±1.35。组间两两比较除内膜癌Ⅰ期与Ⅱ期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余组间均差异明显(P<0.05);将Cyr61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比较,G1为3.55±1.53,G2为3.30±1.71均高于G3的1.82±1.17(P<0.05),但内膜癌G1与G2级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多基因表达的变化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2)不同类型激素受体内膜癌不同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及凋亡信号通路是其预后差别的分子基础;各型受体特异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成为基因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3)雌、孕激素受体能调节多种基因表达,单一雌激素受体主要通过促进有丝分裂,下调T细胞增殖分化反应;单一孕激素受体主要经刺激巨噬细胞激活,下调核糖体蛋白的转录;而雌、孕激素受体交互作用主要上调淋巴细胞负调节,下调气体运输等参与内膜癌的发病;(4)Cyr61可能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的分子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