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导航技术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及术后螺钉松动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anl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腰椎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但置钉不当仍然是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术后螺钉松动仍然是该技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已成功应用到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但目前腰椎导航手术大多需要作另外的切口将示踪器固定在患者棘突之上。本研究旨在比较将患者示踪器固定在棘突上的导航技术、采用自由臂将患者示踪器固定于脊后皮肤之上的导航技术以及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置钉技术在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中的置钉准确性及安全性,并分析术后1年螺钉松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3月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腰椎疾病患者68例,按完成手术辅助技术的不同分为三组:传统组25例,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棘突固定示踪器导航组(导航组1)22例,导航系统的患者示踪器固定在患者棘突上,在术中三维导航技术辅助下完成螺钉的置入;自由臂皮肤固定示踪器导航组(导航组2)21例,患者示踪器利用特殊自由臂固定于脊后皮肤表面,同样在术中三维导航系技术辅助下进行螺钉的置入。搜集各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记录并计较各组患者术中平均螺钉置入时间、术中钉道调整次数、术中射线投照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选择术后CT来评价三组病例的置钉情况,并比较三组病例的置钉准确程度;根据术后1年复查X线及CT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及螺钉松动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与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的关系。结果三组病例的年龄、性别、骨密度、病种、体重指数、是否经皮置钉、是否使用万向钉等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术后螺钉松动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4.0%、18.2%、14.3%,68例患者总发生率为19.1%。在术中钉道调整次数、术中射线投照次数、置钉准确率及安全率方面来分析,导航组1、导航组2较传统组有明显优势(P<0.05),导航组1与导航组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平均螺钉置入时间、椎间融合情况、术后1年螺钉松动发生率方面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分析68例患者术后1年的螺钉松动发生情况,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骨密度、术中钉道调整次数、椎间是否融合与术后螺钉松动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患者性别、体重指数、是否经皮置钉、是否使用万向钉、术后支具保护时间情况、术后过早过重活动等情况与术后螺钉松动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骨密度、术中钉道调整次数是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三维导航技术能显著提高腰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中自由臂皮肤固定患者示踪器的方法并未降低导航系统的精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患者骨密度、术中钉道调整次数可能是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先贤朱丹溪说:"怪疾多属痰,痰火生异证."沈全鳌说:"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对痰的认识,最早见于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后诸家提出百病兼痰学说.张介宾说:"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目前脊柱手术的主流术式,置钉安全性的关键是使螺钉通过椎弓根中心,置钉角度是决定修复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往文献中确定置钉角度多以患者躯体作为参照
随着我国冶金业的快速发展,矿山开采的力度也逐渐加大。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目前对矿山固
某拟建城市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工程,以19&#176;的交角与铁路交叉。提出三种道路下穿铁路方案:修建铁路临时便线、新建现浇框架桥;新建顶进框架桥;修建铁路临时便线,新建2&#215;64m
目的 使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静态加载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LDG)晶相改变及内部机械残余应力的影响。方法 制作LDG盘状试件,采用双轴弯曲法对试件分别进行100和400 N预加载。使用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虽然一方面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带来了高效便捷的工作方法,而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环境下档案管理又面临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做好安全保
冀东太古宙克拉通线性岩浆-构造混杂岩区内分布有一种具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成分的角闪斜长片麻岩,空间上与紫苏花岗闪长岩密切伴生。角闪斜长片麻岩是紫苏花岗闪长岩受构
本文讨论诸如“高兴的是”、“遗憾的是”、“幸运的是”、“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说明的是”一类结构。它们原本是“的”字结构作主语,“是”为判断词或焦点标记构成的句
壮语研究虽然成果不少,但词汇研究在壮语研究方面则是薄弱环节,一直都处于比较粗糙的状态。鉴于此,本文从词汇学本身,对词语内部的结构、词义进行深入精细的研究,对壮语稻作
20世纪初,西方绘画强烈冲击着传统中国画,中国画的前途受到很多人质疑,他们认为只有将两者结合才是中国画的唯一出路。新中国成立后,“创新”作为当时中国美术界的主旋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