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肛门痛的数据挖掘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i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对肛门痛的证型分布、病机特征及用药规律开展研究,为肛门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华医典》(第五版)中有关中医药治疗肛门痛的医案医话及文献,筛选出内服方剂,分别建立药物及证型统计表、功效、四气五味、归经数据库。利用SPSS 25.0对数据库中及性味归经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再结合SPSS Modeler18.0对统计出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构建复杂网络图,直观反映药物关联规律。研究结果本研究收录文献164篇(古代文献62篇,现代文献102篇),方剂404首(古代方剂89首,现代方剂315首),涉及药物274味(排除11味性味归经不明药物)。1、证型分布本研究中404首方细分为脾胃虚弱107首,瘀血内结91首,肠道湿热69首,肝郁气滞64首,肝肾亏虚54首,中焦阻滞17首,胆郁痰扰2首(频数过少,不予纳入讨论)。2、药物分析(1)药物频数:本研究涉及263味药物,其中使用频数>20次的药物共计50味。各证型删选出使用频数≥10次的药物(中焦阻滞挑选使用频数≥4次的药物),分别为脾胃虚弱25味,瘀血内结30味,肠道湿热20味,肝郁气滞17味,肝肾亏虚24味,中焦阻滞10味。(2)药物功效:筛选出的原始数据库常用药物(使用频数>20次)中,补虚药最多见(36.13%),其次为活血化瘀药(13.22%)和理气药(12.31%),三类药物总占比达58.00%;不同证型的药物使用频率如下:①脾胃虚弱中补虚药(57.56%),解表药(15.64%)、理气药(9.36%);②瘀血内结中活血化瘀药(31.48%)、补虚药(25.18%)、理气药(13.68%);③肠道湿热中补虚药(22.96%)、清热药(16.09%)、利水渗湿药(15.57%);④肝郁气滞中补虚药(44.10%)、理气药(25.17%)、解表药(15.14%);⑤肝肾亏虚中补虚药(52.34%)、解表药(12.67%)、利水渗湿药(9.37%);⑥中焦阻滞中理气药(26.76%)、化湿药(25.35%)、补虚药(12.68%)。(3)药物性味归经:原始数据库常用药物性味分布按使用频率依次为温(43.24%)、寒(31.01%)、平(22.15%)和甘(31.34%)、苦(29.43%)、辛(28.58%),其中以甘温药居首位;药物归经主入脾经(22.86%)、肝经(16.68%)、肺经(13.30%)、心经(13.29%)。不同证型的药物性味归经分布如下:①脾胃虚弱药物性味分布按使用频率分布依次为温(55.51%)、平(20.38%)、寒(18.08%)和甘(44.36%)、苦(27.03%)、辛(22.18%),其中以甘温药物居首位;药物归经主入脾肺胃经,以脾经(28.85%)多见。②瘀血内结药物性味分布按使用频率分布依次为温(45.40%)、寒(31.84%)、平(22.76%)和苦(33.87%)、辛(32.26%)、甘(25.87%),其中以苦温药物居首位;药物归经主入肝脾心经,以肝经(23.79%)多见。③肠道湿热药物性味分布按使用频率分布依次为寒(40.11%)、温(33.25%)和苦(34.49%)、甘(26.78%)、辛(23.45%),其中以苦寒药物居首位;药物归经主入脾胃肝大肠经,以脾经(20.00%)多见。④肝郁气滞药物性味分布按使用频率分布依次为寒(38.08%)、温(35.86%)、平(26.06%)和苦(30.56%)、辛(27.63%)、甘(27.14%),其中以苦寒药物居首位;药物归经主入脾经(27.92%)、肺经(19.46%)、肝经(15.85%)。⑤肝肾亏虚药物性味分布按使用频率分布依次为温(53.44%)、寒(23.42%)、平(23.14%)和甘(43.19%)、辛(22.52%)、苦(16.97%),其中以甘温药物居首位;药物归经主入肝经(19.88%)、脾经(17.48%)、肾经(17.27%)。⑥中焦阻滞药物性味分布按使用频率分布依次为温(59.15%)、平(16.90%)和辛(40.60%)、苦(31.58%)、甘(15.79%),其中以辛温药物居首位;药物归经主入脾经(32.13%)、肺经(20.81%)、胃经(19.46%)。(4)聚类分析各证型药物聚类依次为:脾胃虚弱9类、瘀血内结5类、肠道湿热4类、肝郁气滞5类、肝肾亏虚5类、中焦阻滞2类。(5)关联规则分析各证型药物关联规则结果依次为:脾胃虚弱常用药对7组,常用药组8组,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组合为白术-陈皮(49)和黄芪-当归-白术(45);瘀血内结常用药对5组,常用药组6组,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组合为桃仁-红花(54)、出现川芎-红花(54)、桃仁-红花-甘草(47);肠道湿热常用药对2组,常用药组10组,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组合为黄柏-泽泻(25)、当归-苍术-黄柏(19);肝郁气滞常用药对5组,常用药组11组,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组合为甘草-当归(41)、甘草-白芍-柴胡(37);肝肾亏虚常用药对5组,常用药组6组,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组合为当归-熟地黄(27)、熟地黄-泽泻-当归(17);中焦阻滞常用药对4组,常用药组2组,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为陈皮-苍术(8)、厚朴-人参-炮姜(5)、陈皮-苍术-厚朴(5)。(6)复杂网络分析各证型核心药物及核心药对依次如下:脾胃虚弱:甘草、黄芪,甘草-黄芪;瘀血内结:桃仁、红花、川芎、甘草,桃仁-红花、甘草-川芎、桃仁-甘草;肠道湿热:泽泻、黄柏,泽泻-黄柏;肝郁气滞:甘草、柴胡,甘草-柴胡;肝肾亏虚:当归、熟地黄,当归-熟地黄;中焦阻滞:陈皮,陈皮-厚朴、陈皮-苍术。研究结论(1)本病属于虚实夹杂症候,以脾虚为本,治疗以健脾为第一要义,同时辅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理气消滞、散寒止痛等方法,在补益脾脏气血的同时不忘理气,以防补益类药物滋腻碍胃。(2)药物使用主入脾经,与气血密切相关。(3)湿邪与脾病相互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混凝工作为用量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与人们的生活和居住息息相关。但建筑工程的大型化、工程环境复杂化、构件特殊化对混凝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的出现能很好的适应各种严酷环境下的使用,并满足人们对结构耐久性等要求。UHPC是一种新型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其具有超高强度和韧性、优异耐久性等特点。然而,低水胶比降低了水
学位
学位
本论文主要研究多孔六方氮化硼(h-BN)对水溶液中Ni(Ⅱ)、Cd(Ⅱ)和U(Ⅵ)的吸附去除效果和机理。在氮气气氛中,通过负载纳米硫化亚铁(FeS)颗粒对多孔h-BN纳米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制得多孔h-BN负载FeS(多孔h-BN@FeS)的复合材料,研究其对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效果和机理。采用吸附动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吸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利用SEM-EDS、TEM、XRD
学位
学位
学位
柴可群系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工作三十余年,提出"正虚生瘤""痰毒致瘤""情志致病"等肿瘤致病观,明确肿瘤的基本治疗原则即"扶正为本,祛邪有度,全程调神,随证而治",总结应用"健脾补肾,化痰解毒,疏肝解郁,温阳通络"抗癌四法,临证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等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