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中村”改造问题逐渐成为理论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以往的“城中村”改造研究,主要研究城乡一体化、“城中村”改造的模式等问题,即使对政府政策的研究,只是对政府政策及其行为边界进行了分析。所以,对于“城中村”的研究许多是从各方利益的角度考量,对于改造成功的政策支撑体系建设很少涉及。本文基于社会福利原理视角,结合城市政体理论、最经济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理,以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为目标,提出建立有机联系的政策支撑体系,从而为“城中村”改造成功提供新思路。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宁夏盐池县团结村改造的实证研究,建立了政策支撑体系框架,对包括开发式就业、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体制、地籍登记、村民社会保障机制等进行研究,并进行了实证和讨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性成果是: 1.通过社会福利理论和可持续发展原理、最经济原理研究“城中村”改造机理。本文认为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政府追求最大化的社会收益,投资商追求尽可能大的经济收益,村民追求经济收益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其实质也就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需要。“城中村”改造应以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为目标,实现了理论上社会福利与“城中村”改造的有机联系,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城中村”改造的本质。 2.政策支撑体系建设是“城中村”改造成功的根本保证。通过对政策支撑体系特征分析,建立了开发式就业、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体制、地籍登记、村民社会保障机制等有机结合的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揭示了“城中村”改造不但是城乡一体化问题,而且是社会资源再分配和资源有效利用问题。 3.通过宁夏盐池县团结村改造的实证分析,论证了政策支撑体系建设是“城中村”改造成功的根本。